<h1>第273章 (北汉)困兽</h1>
和契丹联系好了,随后刘崇又想联合契丹一起南下,但是这时候契丹内部出现问题了,契丹的皇帝耶律阮还是很愿意出兵的,但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和各地区的部落酋长有点不愿意,因为刘崇一直以来都是和耶律阮联系,没有和他们沟通,更没有打点他们,他们觉得出兵的话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说白了就是耶律阮在契丹内部分赃不均,结果这些酋长们和耶律阮不是一条心了。
毕竟耶律阮是皇帝,还是有强制执行的权利的,最终耶律阮还是决定出兵援助北汉进攻后周,但是大军到了归化州的时候,耶律阮的父亲耶律突欲死了之后埋葬在了这里,耶律阮就在这里停留了一晚上,好好的祭拜了他的父亲一番,然后喝点酒就睡着了。
就在这天晚上,一场平静的兵变发生了,契丹的泰定王,收买了耶律阮的禁卫军长官,联合起来杀入耶律阮的住所,然后将耶律阮和他的母亲还有心腹之类的全部杀死。
这件事后,泰定王自立为王,成为契丹的皇帝,但是他这个皇帝是自封的,不是大臣们和酋长们选出来的,而这时候还有一个人对于这个契丹皇帝也有想法,而且还有大量的支持者,这个人就是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述律,也就是后来的耶律璟。
耶律璟在大臣们和部落酋长的支持下,率领大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了泰定王等人,然后成为契丹公认的皇帝,毕竟不论从血缘上还是从实力上,耶律璟都是很有优势的。
但是没想到这个耶律璟却成了契丹的几个皇帝中最奇葩的一个,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叫做“睡王”。
他执政的时期,也是契丹比较混乱的时期,但是他有个特点,虽然在国内搞得一塌糊涂,但是还喜欢到外面沾点便宜,而且他这个还是比较喜欢投机的,要是有机会他就试一下,没机会比谁都老实,这时候后周和北汉之间打来打去,就被他看成了这是有机可乘。
而这时候的刘崇也算是识相,他看到契丹易主了,急忙上表要求认耶律璟为叔叔,耶律璟不喜欢干实事,就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一听说刘崇也叫他叔叔,当时就得瑟的不行,对于刘崇的态度十分的满意。
刘崇看耶律璟对于自己的态度十分满意,于是趁机提出再次联合起来对后周作战的计划,这一次耶律璟也是很痛快的答应了,而且在契丹内部没有引起较大的争论,这一次或许是利益分配没啥问题了,呵呵。
公元951年,十月,刘崇带着河东的数万精兵,契丹派出了五万精锐骑兵开始进攻锦州,这时候晋州的新任节度使还没有上任,而上一任的节度使刚刚离职,所以晋州这时候处于没有最高领导的状态。
可是就这样汉辽联军围城六十天,还是丝毫没有进展,而这时候上天也来凑热闹,开始下起了大雪,温度下降的很快,北汉的军队开始出现冻死冻伤的情况,而且契丹军也开始出现冻伤的情况,而围攻晋州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攻下来,依旧是遥遥无期,在加上这一次大雪连续下了十多天,无奈之下刘崇和契丹军看不到破城的希望,于是就只能撤军了,这一战北汉军损失惨重在战场上战死的有一成到两成,而冻死的将士就高达两到三成。
第二年,不信邪的刘崇再次出兵,但是在一次被揍了回来,而且还失去了一块地盘,这一下子他老实了。再也不敢挑衅郭威了,他知道只要是郭威在一天,那么汉周之间他就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这时候他的所有希望就寄托在了郭威赶紧死上面。
郭威这个人还真是不经念叨,公元954年,郭威病死,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上位,成了后周的皇帝,这就是当时名声不显的柴荣。
刘崇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当时就觉得他的机会来了,于是当地点齐兵马,有联系了一下耶律璟,让契丹出兵,耶律璟也听说中原现在还上了一个年纪不大的新皇帝,他也觉得这和当年他的父亲南下的情况是一样的,但是很遗憾,柴荣不是石重贵,他耶律璟也不是耶律德光,所以这一战的结果堪忧。
而这一战就是五代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高平之战,这一战我们在讲述柴荣的时候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这一战的结局就是刘崇战败,而我们上面还记得在刘崇和契丹第一次联系的时候,因为他的表现让耶律阮十分满意,所以耶律阮赏赐了他一匹马,而这一次他之所以能够战败从战场上面跑回来,主要就是因为这匹马的确是厉害,体力很强,最终将刘崇驮回了太原,而刘崇为了嘉奖这匹马的功绩,让他享受三品官的待遇,封他一个“自在将军”
但是这一战对于刘崇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可以说将他的信心全部击碎了,本来他的希望就是能够把郭威熬死就行了,只要是郭威死了,在他和契丹的联合进攻之下,中原王朝根本没有半点希望,但是没想到他竟然败得这么惨,而且还是败在了一个仅仅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中,他郁闷啊。
所以他回到了太原之后,就把所有的大权全部转移到了他的次子(长子已经被郭威杀死了)刘承钧的手中。
仅仅一年之后,刘崇就抑郁而终,时年六十一岁。
这之后北汉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对后周的主动作战能力,他只能靠着契丹的扶持和援助自保有余,但是却没有能力主动进攻了。
他在位的时间算是北汉四任皇帝里面最长的,但是在这一段时期北汉的情况概括一下其实就两个字“困兽”,河东就是像是一只在笼子里的猛兽,不能主动进攻,但是防御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一点从柴荣围攻太原最终失败就能看出来,北汉的强大有时候并不是它本身的强大,而是因为他的靠山强大,他依靠契丹的援助自保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是进入了河东地界,这就要面对北汉的契丹的夹击,后周强大,但是也撑不住。到后面的宋朝基本上也是这么个情况。
刘承钧这个人能力一般,但是在河东的治理上比刘崇要高明一点,他对于百姓还是比较仁慈的,而且礼贤下士,收为己用,刘崇在位的时候,贪官污吏的情况十分严重,因为当时河东赋税不足,而且还要给契丹上供,他本上也养了不少的士兵,这样一来能够发给大臣的供奉就太少了,宰相给钱一百缗,一般的节度使大臣,也就是三四十缗,这样的工资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实在是太少了,钱不够花,那么怎么办?只能找百姓要,当时刘崇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却不敢管,说实话他也管不了,也没有办法管。
所以河东的百姓的生活是十分的痛苦的,但是到了刘承钧时代稍微好了一点,刘承钧是全程关注了他的父亲的失败,他父亲从建国称帝到后来被柴荣打败郁郁而终,他都是见证者,他知道现在凭藉着河东的势力已经不能消灭后周了,想要消灭后周,需要从长计议,而此时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境安民,把内部稳定住。
因此他采取了休息养民的政策,其实这时候刘承钧对于后周作战并不是有信心的,而且他和柴荣之间没啥深仇大恨,就算是郭威杀了他的哥哥,但是这是他们家和郭威的事情,现在双方的政权都到了第二代,第一代的恩怨说实话,已经变得淡了,汉周之间的矛盾,现在主要就是北汉想要自保,后周想要完成兼并的矛盾。
刘承钧这才最终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反正打也打不过,很有可能刘承钧这时候想的就是好好的守住上一辈的基业,然后把这一份基业好好的传下去。
刘承钧时期是战争比较少的时期,也算是比较双方比较平静的时期,为此史书中用了一个“境内粗安”的评语。
刘承钧被称为北汉四代皇帝中一个守成之主,他虽然很少和后周进行战争,但是却保住了他父亲的基业,并且顺利的传给了自己的养子(外甥)。
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刘承钧这个人的简略一生。
他和后周之间的战斗虽然很少,也尽量避免,但是相互之间还是有冲突的,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他和后周之间的矛盾,其实并不是主要的矛盾,就像我们上面说的,河东寻求自保,而中原需求兼并之间的矛盾。
柴荣曾经北伐契丹,想要收回幽云十六州,在这个过程中,契丹曾经要求刘承钧带着大军策应他们,但是刘承钧的这一支军队还没有走出河东区域,听说柴荣回师,而且还派了一支军队看住汉周边境,刘承钧这才返回太原,这一战还是没打起来。
后来柴荣死了,宋朝篡周建宋,当时在北方的昭义军李筠发动叛乱,李筠宣布对北汉称臣,希望能够得到北汉的援助,一起进攻宋朝。
一开始的时候刘承钧还想着这事要叫上契丹,这样才有把握,但是李筠却是个有骨气的人,他的使者明确告诉刘承钧李筠的意思,那就是绝对不能勾结契丹人,咱们无论怎么打,都是咱们汉族内部的事情,和契丹没啥关系,可是事实上刘承钧是沙陀族人。
但是这一战最终还是失败了,李筠被杀,后汉损失惨重,折损了好几员大将,但是这时候的赵匡胤还没有心思进攻北汉,所以刘承钧的北汉失败之后并没有继续遭到追杀。
可是我们从刘承钧和他的父亲还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对待契丹的态度,刘崇对待契丹的态度十分的热情,但是刘承钧对于契丹的态度却是不冷不热,他就是在登基的时候接受了契丹的册封,随后和契丹的关系并不是很热乎。
他的父亲不管是干啥事,总是要先请示一下契丹方面,对待契丹十分的恭敬,但是他不是这样,他干一些事情,包括上面联合李筠,还有后来的一系列事情都是自己决定的,根本没有通知契丹,这让契丹方面十分的生气,所以一次刘承钧派去了使者之后,就被契丹方面扣留了,这次后双方关系基本上陷入了冰点,契丹断绝了对于后汉的援助,而这之后刘承钧再也别想着进攻中原了,他没势力,也没机会。
而这时候有一个天大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没钱,与其说它是一个皇帝,倒不如说是一个土财主,而且还是花销巨大,入不敷出的土财主,他缺钱,缺的很严重。
最终还是找到了五台山的一个擅长理财的和尚,这才渐渐解决了资金问题,但是这也仅仅只能解决日常开支,要是真的打仗,那真的没钱,其实这个和尚也不简单,他是曾经的燕王刘守光的儿子,只不过他是丫环生的,没名分,所以刘守光被灭族的时候,没牵扯到他。
赵匡胤心里一直对北汉有想法,他曾经派人秘密的找到了刘承钧,传信说:“你和周朝是仇敌,和郭荣和柴荣这是仇人,你那时候不投降二期=积极抵抗,这是应该的,但是现在中原已经换了主人了,我和你之间没有任何的仇恨,你何必然你的百姓在河东受苦呢?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归顺我,我会好好待你,也会好好的待你的河东百姓,另一个,如果你有逐鹿天下的志向,那么咱们就在太行山下一战,一战定胜负。”
但是这句话根本没有打动刘承钧,他是这样回复的:“河东的兵力不足你的十分之一,而且我们刘家世代都在这里,从未反叛,现在之所以还在这里,是不想我大汉的宗庙断了香火啊。”
这句话说得悲凉,不同也表露出了刘承钧此时固守河东当面目的,并不是为了争霸天下,他和中原的战斗都是为了自保而已,此时北汉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刘崇时期的积极对外作战,转变成现在的努力自保。
刘承钧一共在位十三年,他在位期间,河东仅能勉强维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刘承钧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他也可以说是郁郁而终。
刘承钧死了之后,因为他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他的养子,也是他的外甥刘继恩继位成了新的皇帝,刘继恩的父亲原本叫做薛钊,是军营中的一个小兵,后来被刘崇看上了,于是就招为了女婿,而薛钊和刘崇女儿生下的儿子就是刘继恩。
成了刘崇女婿的薛钊被刘崇解除了军籍,成了自由身,但是他的能力一般,虽然在刘崇手下,却是不得重用。
他的妻子也就是刘崇的女儿,也经常不在家,没事就回到娘家去住,这让薛钊十分不满,在一次喝醉酒之后,薛钊拔出剑要杀死他的妻子,虽然刺中了,但是却没有刺中要害,没死。
而薛钊却吓坏了,他觉得刘崇不会放过自己的,于是干脆就自杀了。
后来刘崇的这个女儿改嫁,嫁给了一个姓何的,他们生下了另一个儿子叫做刘继元,但是后来刘崇的女儿和何氏都死了,只剩下两个孩子没人照顾,作为舅舅,刘承钧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于是就把这两个孩子收养了。
所以这时候刘承钧死了之后,就是刘继恩继位为新的北汉皇帝。
这个刘承钧算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他年纪轻轻,但是在位时间比较短,只有六十天,这里面也有一桩宫廷谜案,但是北汉这个政权实在是太小了,所以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刘承钧在临死之前,把他信任的宰相郭无为叫道了跟前对他说道:“刘继恩这个孩子啊,心地善良,孝顺可靠,但是能力却很一般,恐怕他不能守住这一番家业啊。”
这很明显是想要问一下郭无为的意见,但是郭无为却什么都没说,但是在临终前,刘承钧还是把刘继恩拉着手托付给了郭无为。
刘继恩登基的时候,还是守规矩的,他向契丹报丧之后,得到契丹的册封,这才正式登基。
刘继恩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干掉郭无为,至于原因,就是上面我们说的那一句话,就是因为在刘承钧怀疑刘继恩能力的时候,郭无为没有帮他说话,所以刘继恩就恨上了郭无为。
可是他还没有行动,他就遭遇了不测。
有一次刘继恩设宴找到大臣们和宗室子弟,吃饱喝足了,刘继恩就在屋里睡觉,就在这时,供奉官候霸荣带着人冲进了刘继恩的房中,乱刀砍死了刘继恩。
而郭无为则派人爬梯子砸开房顶这才进去,然后杀死了候霸荣等人。
事后有人传言说是郭无为担心刘继恩除掉他,所以先下手为强,但是这也是只一种传说而已,却没有事实依据,事后郭无为拥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称帝,这就是北汉后主。(未完待续)
和契丹联系好了,随后刘崇又想联合契丹一起南下,但是这时候契丹内部出现问题了,契丹的皇帝耶律阮还是很愿意出兵的,但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和各地区的部落酋长有点不愿意,因为刘崇一直以来都是和耶律阮联系,没有和他们沟通,更没有打点他们,他们觉得出兵的话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说白了就是耶律阮在契丹内部分赃不均,结果这些酋长们和耶律阮不是一条心了。
毕竟耶律阮是皇帝,还是有强制执行的权利的,最终耶律阮还是决定出兵援助北汉进攻后周,但是大军到了归化州的时候,耶律阮的父亲耶律突欲死了之后埋葬在了这里,耶律阮就在这里停留了一晚上,好好的祭拜了他的父亲一番,然后喝点酒就睡着了。
就在这天晚上,一场平静的兵变发生了,契丹的泰定王,收买了耶律阮的禁卫军长官,联合起来杀入耶律阮的住所,然后将耶律阮和他的母亲还有心腹之类的全部杀死。
这件事后,泰定王自立为王,成为契丹的皇帝,但是他这个皇帝是自封的,不是大臣们和酋长们选出来的,而这时候还有一个人对于这个契丹皇帝也有想法,而且还有大量的支持者,这个人就是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述律,也就是后来的耶律璟。
耶律璟在大臣们和部落酋长的支持下,率领大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了泰定王等人,然后成为契丹公认的皇帝,毕竟不论从血缘上还是从实力上,耶律璟都是很有优势的。
但是没想到这个耶律璟却成了契丹的几个皇帝中最奇葩的一个,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叫做“睡王”。
他执政的时期,也是契丹比较混乱的时期,但是他有个特点,虽然在国内搞得一塌糊涂,但是还喜欢到外面沾点便宜,而且他这个还是比较喜欢投机的,要是有机会他就试一下,没机会比谁都老实,这时候后周和北汉之间打来打去,就被他看成了这是有机可乘。
而这时候的刘崇也算是识相,他看到契丹易主了,急忙上表要求认耶律璟为叔叔,耶律璟不喜欢干实事,就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一听说刘崇也叫他叔叔,当时就得瑟的不行,对于刘崇的态度十分的满意。
刘崇看耶律璟对于自己的态度十分满意,于是趁机提出再次联合起来对后周作战的计划,这一次耶律璟也是很痛快的答应了,而且在契丹内部没有引起较大的争论,这一次或许是利益分配没啥问题了,呵呵。
公元951年,十月,刘崇带着河东的数万精兵,契丹派出了五万精锐骑兵开始进攻锦州,这时候晋州的新任节度使还没有上任,而上一任的节度使刚刚离职,所以晋州这时候处于没有最高领导的状态。
可是就这样汉辽联军围城六十天,还是丝毫没有进展,而这时候上天也来凑热闹,开始下起了大雪,温度下降的很快,北汉的军队开始出现冻死冻伤的情况,而且契丹军也开始出现冻伤的情况,而围攻晋州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攻下来,依旧是遥遥无期,在加上这一次大雪连续下了十多天,无奈之下刘崇和契丹军看不到破城的希望,于是就只能撤军了,这一战北汉军损失惨重在战场上战死的有一成到两成,而冻死的将士就高达两到三成。
第二年,不信邪的刘崇再次出兵,但是在一次被揍了回来,而且还失去了一块地盘,这一下子他老实了。再也不敢挑衅郭威了,他知道只要是郭威在一天,那么汉周之间他就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这时候他的所有希望就寄托在了郭威赶紧死上面。
郭威这个人还真是不经念叨,公元954年,郭威病死,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上位,成了后周的皇帝,这就是当时名声不显的柴荣。
刘崇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当时就觉得他的机会来了,于是当地点齐兵马,有联系了一下耶律璟,让契丹出兵,耶律璟也听说中原现在还上了一个年纪不大的新皇帝,他也觉得这和当年他的父亲南下的情况是一样的,但是很遗憾,柴荣不是石重贵,他耶律璟也不是耶律德光,所以这一战的结果堪忧。
而这一战就是五代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高平之战,这一战我们在讲述柴荣的时候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这一战的结局就是刘崇战败,而我们上面还记得在刘崇和契丹第一次联系的时候,因为他的表现让耶律阮十分满意,所以耶律阮赏赐了他一匹马,而这一次他之所以能够战败从战场上面跑回来,主要就是因为这匹马的确是厉害,体力很强,最终将刘崇驮回了太原,而刘崇为了嘉奖这匹马的功绩,让他享受三品官的待遇,封他一个“自在将军”
但是这一战对于刘崇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可以说将他的信心全部击碎了,本来他的希望就是能够把郭威熬死就行了,只要是郭威死了,在他和契丹的联合进攻之下,中原王朝根本没有半点希望,但是没想到他竟然败得这么惨,而且还是败在了一个仅仅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中,他郁闷啊。
所以他回到了太原之后,就把所有的大权全部转移到了他的次子(长子已经被郭威杀死了)刘承钧的手中。
仅仅一年之后,刘崇就抑郁而终,时年六十一岁。
这之后北汉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对后周的主动作战能力,他只能靠着契丹的扶持和援助自保有余,但是却没有能力主动进攻了。
他在位的时间算是北汉四任皇帝里面最长的,但是在这一段时期北汉的情况概括一下其实就两个字“困兽”,河东就是像是一只在笼子里的猛兽,不能主动进攻,但是防御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一点从柴荣围攻太原最终失败就能看出来,北汉的强大有时候并不是它本身的强大,而是因为他的靠山强大,他依靠契丹的援助自保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是进入了河东地界,这就要面对北汉的契丹的夹击,后周强大,但是也撑不住。到后面的宋朝基本上也是这么个情况。
刘承钧这个人能力一般,但是在河东的治理上比刘崇要高明一点,他对于百姓还是比较仁慈的,而且礼贤下士,收为己用,刘崇在位的时候,贪官污吏的情况十分严重,因为当时河东赋税不足,而且还要给契丹上供,他本上也养了不少的士兵,这样一来能够发给大臣的供奉就太少了,宰相给钱一百缗,一般的节度使大臣,也就是三四十缗,这样的工资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实在是太少了,钱不够花,那么怎么办?只能找百姓要,当时刘崇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却不敢管,说实话他也管不了,也没有办法管。
所以河东的百姓的生活是十分的痛苦的,但是到了刘承钧时代稍微好了一点,刘承钧是全程关注了他的父亲的失败,他父亲从建国称帝到后来被柴荣打败郁郁而终,他都是见证者,他知道现在凭藉着河东的势力已经不能消灭后周了,想要消灭后周,需要从长计议,而此时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境安民,把内部稳定住。
因此他采取了休息养民的政策,其实这时候刘承钧对于后周作战并不是有信心的,而且他和柴荣之间没啥深仇大恨,就算是郭威杀了他的哥哥,但是这是他们家和郭威的事情,现在双方的政权都到了第二代,第一代的恩怨说实话,已经变得淡了,汉周之间的矛盾,现在主要就是北汉想要自保,后周想要完成兼并的矛盾。
刘承钧这才最终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反正打也打不过,很有可能刘承钧这时候想的就是好好的守住上一辈的基业,然后把这一份基业好好的传下去。
刘承钧时期是战争比较少的时期,也算是比较双方比较平静的时期,为此史书中用了一个“境内粗安”的评语。
刘承钧被称为北汉四代皇帝中一个守成之主,他虽然很少和后周进行战争,但是却保住了他父亲的基业,并且顺利的传给了自己的养子(外甥)。
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刘承钧这个人的简略一生。
他和后周之间的战斗虽然很少,也尽量避免,但是相互之间还是有冲突的,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他和后周之间的矛盾,其实并不是主要的矛盾,就像我们上面说的,河东寻求自保,而中原需求兼并之间的矛盾。
柴荣曾经北伐契丹,想要收回幽云十六州,在这个过程中,契丹曾经要求刘承钧带着大军策应他们,但是刘承钧的这一支军队还没有走出河东区域,听说柴荣回师,而且还派了一支军队看住汉周边境,刘承钧这才返回太原,这一战还是没打起来。
后来柴荣死了,宋朝篡周建宋,当时在北方的昭义军李筠发动叛乱,李筠宣布对北汉称臣,希望能够得到北汉的援助,一起进攻宋朝。
一开始的时候刘承钧还想着这事要叫上契丹,这样才有把握,但是李筠却是个有骨气的人,他的使者明确告诉刘承钧李筠的意思,那就是绝对不能勾结契丹人,咱们无论怎么打,都是咱们汉族内部的事情,和契丹没啥关系,可是事实上刘承钧是沙陀族人。
但是这一战最终还是失败了,李筠被杀,后汉损失惨重,折损了好几员大将,但是这时候的赵匡胤还没有心思进攻北汉,所以刘承钧的北汉失败之后并没有继续遭到追杀。
可是我们从刘承钧和他的父亲还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对待契丹的态度,刘崇对待契丹的态度十分的热情,但是刘承钧对于契丹的态度却是不冷不热,他就是在登基的时候接受了契丹的册封,随后和契丹的关系并不是很热乎。
他的父亲不管是干啥事,总是要先请示一下契丹方面,对待契丹十分的恭敬,但是他不是这样,他干一些事情,包括上面联合李筠,还有后来的一系列事情都是自己决定的,根本没有通知契丹,这让契丹方面十分的生气,所以一次刘承钧派去了使者之后,就被契丹方面扣留了,这次后双方关系基本上陷入了冰点,契丹断绝了对于后汉的援助,而这之后刘承钧再也别想着进攻中原了,他没势力,也没机会。
而这时候有一个天大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没钱,与其说它是一个皇帝,倒不如说是一个土财主,而且还是花销巨大,入不敷出的土财主,他缺钱,缺的很严重。
最终还是找到了五台山的一个擅长理财的和尚,这才渐渐解决了资金问题,但是这也仅仅只能解决日常开支,要是真的打仗,那真的没钱,其实这个和尚也不简单,他是曾经的燕王刘守光的儿子,只不过他是丫环生的,没名分,所以刘守光被灭族的时候,没牵扯到他。
赵匡胤心里一直对北汉有想法,他曾经派人秘密的找到了刘承钧,传信说:“你和周朝是仇敌,和郭荣和柴荣这是仇人,你那时候不投降二期=积极抵抗,这是应该的,但是现在中原已经换了主人了,我和你之间没有任何的仇恨,你何必然你的百姓在河东受苦呢?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归顺我,我会好好待你,也会好好的待你的河东百姓,另一个,如果你有逐鹿天下的志向,那么咱们就在太行山下一战,一战定胜负。”
但是这句话根本没有打动刘承钧,他是这样回复的:“河东的兵力不足你的十分之一,而且我们刘家世代都在这里,从未反叛,现在之所以还在这里,是不想我大汉的宗庙断了香火啊。”
这句话说得悲凉,不同也表露出了刘承钧此时固守河东当面目的,并不是为了争霸天下,他和中原的战斗都是为了自保而已,此时北汉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刘崇时期的积极对外作战,转变成现在的努力自保。
刘承钧一共在位十三年,他在位期间,河东仅能勉强维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刘承钧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他也可以说是郁郁而终。
刘承钧死了之后,因为他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他的养子,也是他的外甥刘继恩继位成了新的皇帝,刘继恩的父亲原本叫做薛钊,是军营中的一个小兵,后来被刘崇看上了,于是就招为了女婿,而薛钊和刘崇女儿生下的儿子就是刘继恩。
成了刘崇女婿的薛钊被刘崇解除了军籍,成了自由身,但是他的能力一般,虽然在刘崇手下,却是不得重用。
他的妻子也就是刘崇的女儿,也经常不在家,没事就回到娘家去住,这让薛钊十分不满,在一次喝醉酒之后,薛钊拔出剑要杀死他的妻子,虽然刺中了,但是却没有刺中要害,没死。
而薛钊却吓坏了,他觉得刘崇不会放过自己的,于是干脆就自杀了。
后来刘崇的这个女儿改嫁,嫁给了一个姓何的,他们生下了另一个儿子叫做刘继元,但是后来刘崇的女儿和何氏都死了,只剩下两个孩子没人照顾,作为舅舅,刘承钧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于是就把这两个孩子收养了。
所以这时候刘承钧死了之后,就是刘继恩继位为新的北汉皇帝。
这个刘承钧算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他年纪轻轻,但是在位时间比较短,只有六十天,这里面也有一桩宫廷谜案,但是北汉这个政权实在是太小了,所以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刘承钧在临死之前,把他信任的宰相郭无为叫道了跟前对他说道:“刘继恩这个孩子啊,心地善良,孝顺可靠,但是能力却很一般,恐怕他不能守住这一番家业啊。”
这很明显是想要问一下郭无为的意见,但是郭无为却什么都没说,但是在临终前,刘承钧还是把刘继恩拉着手托付给了郭无为。
刘继恩登基的时候,还是守规矩的,他向契丹报丧之后,得到契丹的册封,这才正式登基。
刘继恩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干掉郭无为,至于原因,就是上面我们说的那一句话,就是因为在刘承钧怀疑刘继恩能力的时候,郭无为没有帮他说话,所以刘继恩就恨上了郭无为。
可是他还没有行动,他就遭遇了不测。
有一次刘继恩设宴找到大臣们和宗室子弟,吃饱喝足了,刘继恩就在屋里睡觉,就在这时,供奉官候霸荣带着人冲进了刘继恩的房中,乱刀砍死了刘继恩。
而郭无为则派人爬梯子砸开房顶这才进去,然后杀死了候霸荣等人。
事后有人传言说是郭无为担心刘继恩除掉他,所以先下手为强,但是这也是只一种传说而已,却没有事实依据,事后郭无为拥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称帝,这就是北汉后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