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茂建亲支;所以惇族固本;其来尚矣。朕以布衣;遭时弗靖;躬历行伍;秉运开基;艰难有年;遂成丕(王)业。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积德之由。今朕既为天子;追念吾兄;以尔守谦;兄之孙也;俾王靖江;以镇广海之域。於戏!尔其思予创业之难;谨尔受封之制;毋忘训言;益修厥身;永为国家藩辅;尚慎戒哉!〃
洪武八年(公元1375)八月;朱元璋为十四岁的朱守谦选定了广西都指挥使徐成的女儿为嫡妃(这位靖江王妃的姓氏值得再次注意)。完婚后的朱守谦便算是成年;可以〃就藩〃去自己的封国了。
朱守谦将自己的封地和叔叔们的比较了一番之后;不禁嗒然若丧:诸王要去的是西安、长沙、太原……这些地方怎么说都比自己要去的那个桂林要繁华富饶得多了;叔祖父口口声声说要厚待自己;可这算是怎么回事。于是;朱守谦很不情愿;在南京城里拖拖拉拉不肯离开。
朱元璋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是隆重的封王典礼已经举行;何况桂林是边陲军事要地;一定得有王爷坐镇;他不打算改变主意。最终;在朱守谦的软磨硬泡下;马皇后为了安慰自己一手带大的侄孙儿;在丈夫的面前竭力打圆场;终于使朱元璋同意增加靖江王的待遇。于是;朱守谦本应为银质的靖江王册印改成了亲王规格的金印金册;俸禄也随之上涨。官属仪仗则达到了皇太子的规格。在所有就藩的王爷中;他的出发队伍是最浩荡神气的。(可以想象;马皇后花了多大的精神;才把自己的儿子们都一一说服)。朱守谦在叔祖母的百般宽慰下;总算是〃勉为其难〃地就藩去了。
可惜的是;到任以后的朱守谦并没有遵守自己对马皇后许下的承诺;才不过三年的功夫;他就惹得两广地方的官员百姓们一片嗟叹怨恨声。朱元璋遂先将其召回南京管教;又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皇城。七年后他觉得侄孙儿态度有所改变;便重新恢复他的王爵;派他去云南当王;给予他的待遇也维持了自己当初应允妻子而给予的那些。谁知道朱守谦很快就故态复萌。最过分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当太子朱标早逝之后;他不但不悲伤叔叔的早逝;反而自鸣得意地宣称:〃如今国中没有太子;皇太孙朱允炆是个无知小儿;又身有残疾。而我是朱家长房长孙;既年长;又享有太子的一切待遇;如今我就是太子了。〃
这番话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听说侄孙竟如此歪曲亡妻的好意;对亡妻子孙如此没有家人情谊;当即勃然大怒。于是朱文正的历史再次重演:就在这一年;朱守谦被〃锢之京师〃;随后便〃卒〃了。而他的长子朱赞仪则被朱元璋给收养了。
这一回朱元璋吸取了教训;对朱赞仪的管教非常严格。洪武三十年;刚刚十五岁的朱赞仪便随着十三位叔祖父(朱元璋之子: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王)一起长途游历(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还自山东);不但在路途中增进彼此家人情谊;更广览山川;饱经劳苦。于是;朱赞仪在史书上留下了〃恭慎好学〃的美名。只是等到他恢复父亲爵封的时候;桂林靖江王府的待遇被降到了〃旁支郡王〃的水平。
朱守谦父子的人生因果;就这样结束;看起来是很寻常的皇族恩怨。然而他们却与成祖朱棣夫妇有着一层非比寻常的关系——朱文正的嫡妻谢氏;即朱守谦的生母;她与明成祖朱棣的嫡妻徐皇后之母是亲生姐妹;都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将领谢再兴的女儿。
算一算年龄;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朱守谦生于至正二十一年;而徐皇后则生于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说;在这三年间先后出生的三人中;朱守谦与徐皇后是表兄妹;却得管表妹夫朱棣叫叔父。徐氏在做女孩儿的时候;若不是跟规矩称朱棣为燕王;就是跟着表兄一起管他叫叔叔;而如今她与朱棣却成了夫妻。
既然说到了徐皇后的母亲谢氏;就不得不说谢氏与徐达的婚姻;以及谢氏的父亲;也就是徐皇后的外祖父谢再兴了。
谢再兴是朱元璋在淮西时的旧将;在红巾军中作战非常勇猛;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他有两个漂亮聪明的女儿;被很多人所倾慕。只是谢再兴择婿甚苛;女儿的婚事一直没有定下来。倾慕大小谢氏的人中有两位身份非同寻常;乃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得力的猛将徐达。朱文正倒也罢了;徐达却是早已娶妻(在民间传说中;徐达的这位糟糠之妻因为大嘴巴乱说话;后来被处死了);因此尽管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谢再兴也不情愿把女儿嫁给他。
对这些情况;朱元璋都心中有数;他决定〃成人之美〃。
由于元末时群雄割据;甚么〃吴王〃〃汉王〃满世界都是;因此为了控制在外的将士不敢叛变;朱元璋很早就定下了将士家眷不得随军的规矩(这规矩后来还惹出了麻烦;将领邵荣因长年征战不能与妻儿团聚;觉得自己与朱元璋同为小明王部属;不甘受他的辖制;恼恨之下竟打算暗杀朱元璋;结果事败被杀)。总之;朱元璋趁着谢再兴兄弟父子都出镇在外的机会;硬是自作主张地把大谢氏嫁给了朱文正;小谢氏配给了徐达。谢再兴的恼怒可想而知;只是得知消息时生米已煮成了熟饭;自己又刚刚犯了错;只能暗中切齿。
谢再兴犯的错说起来很简单:他当时镇守诸暨;派了两个部属去杭州做买卖。此事不久被朱元璋发现。当时的杭州还是张士诚的地盘;朱元璋认为有私敛财物以及走漏军机的嫌疑;不但立即把两人抓起杀了;还把两人的脑袋挂在谢再兴办公的场所。随后又让李梦庚去做〃参军〃;谢再兴凡事都得听这位参军的节制。
李梦庚与知州栾凤眼见朱元璋如此不给谢再兴这个〃亲家〃面子;也就仗势欺人;联成一气;对谢再兴很不恭敬;处处与他为难。谢再兴是个武人;与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事情很快就达到(禁止):就在谢再兴整备军事;要与张士诚决一死战的时候;身为文官本应辅助他的知州栾凤因为一点小事;竟然敢把谢再兴捆起来训斥。
结果;谢再兴终于忍耐不住;决定另找高枝。
就在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的战事千均一发之际;朱元璋一方的重要将领谢再兴领兵反叛;杀了栾凤夫妇;擒了李梦庚;投降张士诚。
虽然他在随后的战事中朱元璋一方接连取胜;并最终将谢再兴兄弟父子统统擒杀;但是对于谢再兴叛敌的前因后果;朱元璋心里自有一笔帐。而栾凤和李梦庚不但为凌辱谢再兴付出了性命代价;死后也没有得到朱元璋给予的抚恤。
谢再兴的一双女儿没有被朱元璋牵连追究;她们虽然失去了父兄的庇护;却又因为各自丈夫的地位升迁而夫荣妻贵;并接连生儿育女。
算起来;徐达与朱文正乃是连襟弟兄;做为外姓臣子;他先是看着老丈人谋反;又看着朱文正谋反被诛;同时又深知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深存猜忌;虽然外甥(朱守谦)被封了王;徐达心里的担忧仍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对他的心事应该也是猜得出来的。综合所有因素前后考虑一下;朱元璋为何要亲自出马为儿子向徐达求亲;而徐达又为何在应承婚约时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顿首谢〃;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了。无论君臣二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如何;那一幕也实在算得是〃君臣相契〃至极的一刻。
话说回来;朱元璋虽然以猜忌功臣出名;但对于元勋们的儿女他还是相当不错的。晚年他一次就提拔功臣子孙百余人入仕成就功名;好几个女儿嫁了勋臣之家;为儿子们娶的妻子也多为勋臣之女。虽然其中也有怨偶;但多数皇子与自己〃将门虎女〃的嫡妃之间感情甚笃。
嫁入皇家的徐大小姐果然不负众望;非但才貌出众更兼品德贤能;在一大群子侄辈的媳妇里;她得到了马皇后的格外喜爱;与婆母的关系也非常亲密。马皇后曾经不止一次地当众称赞过年青的燕王妃。
不过徐氏并没有在公婆身边侍奉多久。洪武十三年三月;十九岁的徐氏跟着自己的丈夫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成为燕王府的女主人。
由于朱棣并不是一位坐享富贵的亲王;做为他的王妃;徐氏肩上也有一幅很重的担子。
朱元璋不但对儿子们的管教非常严;还对他们寄予了〃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厚望。为了避免皇族孱弱;明初的藩王们虽然贵为皇子;却自幼就接受兵事训练;朱元璋还时常在凤阳家乡等地针对皇子们〃讲武〃〃练兵〃;给他们上军事课。当时的明王朝并不能算真正平安;元顺帝北逃之后;元皇族在北方建立了北元政权;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因此明初皇子们多数封往边塞重地;太原、北平、西安、开封、大同、宁夏、平凉、桂林、云南、大宁……遍布在明王朝的整个边防线上(亏煞老朱儿子多)。亲王们在各自的封国中屯田筑城练兵;被称为〃塞王〃。(如十七子宁王朱权藩大宁;其地在河北遵化喜峰口外;乃是千百年皆然的军事重镇;六百余年后还是抗日〃大刀队〃发生地。朱权在此重镇治藩属护卫兵;竟达甲士八万、兵车六千)。亲王们既有了这样的实力;当然就要在国家发生战事时;亲带各自的兵将奔赴战场;渐有取代开国元勋之势。
在一系列的战事中;燕王朱棣很快就崭露头角。洪武二十三年;他应命与晋王朱棡出征元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开国元勋傅友德冯胜也要受他们的节制。
三月;北方大雪封山;晋王朱棡畏惧元兵掌握的天时地利;不敢追击;只有朱棣不惮劳苦;冒雪行军;出奇制胜地堵住了乃儿不花;迫使其投降。乃儿不花投降后;朱棣对其非常优待;乃儿不花被朱棣打动;主动去劝降咬住。最终;朱棣满载而归;成功地取得了这次重大战事的胜利。
三十岁的朱棣在这次战役中不但辉煌亮相;而且得到了真正的军伍锻炼。对于儿子智勇双全的表现;朱元璋大喜;颇有〃此儿象我〃之感;此后朱棣越发受到重用;和晋王一起得到了直接向皇帝本人禀报军事要务的权力。
频繁的军备战事并没有妨碍燕王夫妇之间的情谊。虽然做丈夫的频频出门在外;在家的时间非常稀少;燕王妃徐氏仍然连续生下了三子二女至少五个孩子;占朱棣所有子女数的一半还多。——由此可见;世上以〃忙〃做为感情冷淡借口的;基本都是些没诚意的男女。
重用藩王领兵;当初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构想;既可避免外姓诸臣节制军事跋扈成灾;又能使诸王〃外卫边陲;内资夹辅〃;何况照他的预想;诸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然而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长子朱标竟早早地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了;晚年的朱元璋面对幼弱的皇太孙朱允炆;虽知重用藩王领兵可能会为这个文弱小儿埋下隐患;但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甩下自己的儿子去用那些令他一百个不放心的外姓大将;于是他始终还是没有把削藩提上议事日程。只是一再地寄希望于能在自己生前为太孙多聚些人脉众望;寄希望于朱家子孙都懂得尊老爱幼之理;体恤骨肉血缘之亲。大约也正是出于这层考虑;老皇帝先是应允孙儿修改了自己施行多年过于苛刻的刑律七十三条;为朱允炆赢得了〃天下莫不颂德〃的美名。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他还特地重新制定了朝见太孙之礼;又规定叔父们在公开场合须向侄子行君臣之礼;回到后宫皇太孙才向叔父们行家礼。为了增进家人感情;第二年他又让其它的侄辈和叔辈们一起游历天下山川。
然而;再妥当的想法;也终归只是想法;只能保障生前;难以保障身后。终于;在洪武三十一年闰四月乙酉日这天;七十一岁的朱元璋抛下他的嫡长孙朱允炆;还有他那一大群儿子;以及在他多年治理下民生休养生息逐渐兴旺的大明帝国;离开了人世。
朱元璋去世了;随着这位拥有绝对雄才伟略;在皇家内更拥有绝对权威的老皇帝弃世;皇家的骨肉亲情迅速土崩瓦解。
建文帝待臣民仁厚;那是没得话说的;然而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年青皇帝却重用了一群书生;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人。君臣们虽知照着书行仁政;却几乎没有真正的政治斗争和军事人事方面的实际经验;遇上有事就只会翻故典;方孝儒更是个《周礼》专家;一门心思就想复古;把朱元璋施行了三十年的制度来个彻底推翻;总之就是一堆纸上谈兵的人物。当然;推翻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对他们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几位辅臣们的权力是大大地暴涨了。
早在即位之前;朱允炆(建文帝)就对叔叔们起了提防之心;这倒也还是可以想得通的。但是他以及亲信大臣们在对待这个问题时所采用的急眼儿方法;却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建文帝最疑心的;莫过于智勇双全的燕王朱棣;对于其它的叔父;他也巴不得立即废了完事;只是急切间找不到下刀子的地方;只能和亲信众臣暗中商议。邪门的是;他私下与辅臣们商议的这等机密大事;居然没几天工夫就传遍了京城;也不知到底是哪位先生大人口不把风。〃皇帝要削藩〃;这消息一传出就引得一众藩王惶恐不安;就算没异想的也急得上窜下跳了。
偏偏就在这个当口;建文帝〃磕睡碰到了枕头〃;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家中出了事故。朱橚才干过人且颇有抱负;曾做《元宫词》百章;还体恤百姓;在封地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并先后组织编写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这些药方广泛流传中外民间;并成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重要引用依据;为普救百姓疾苦立下大功。可是这位文武全材的亲王偏偏治家无方;次子汝南郡王因为与兄弟们争风心怀怨恨;向建文帝上书;密告自己的父亲图谋不轨;还说燕王朱棣齐王朱榑湘王朱柏都与此事有关。
建文帝立即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派朱元璋养孙李景隆假称巡边;路过开封;不由分说就把毫无防备的周王朱橚连同妃嫔儿女统统抓了起来。
朱元璋死了还不到四个月;周王朱橚就被侄儿废为庶人;先是流放云南蒙化;不久又和儿子们一起被囚禁在京城。
到朱元璋周年忌的时候;建文帝打算将另外几位引起自己忌惮的叔父也统统擒拿;湘王朱柏得知消息;与妻子一起在自己的王宫中自焚而死。朱柏也是一位文武全材的亲王;他为大明王朝立下过不少战功;膂力过人;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还酷爱读书雅好道术;即使出征也要将书随身携带;遇有美景山色还常常徘徊终日。湘王以惨烈的死法;申辩自己并无谋反之意;然而建文帝的削藩之举却再也不能停下。不久;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也先后被〃告发有罪〃;废为庶人。
也不知道书生们的书都是怎么读的;包括建文帝本人在内;非但没有从汉景帝汉武帝父子两次削藩的历史中得到什么启发;倒是都以为当了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以天下敌一隅是小事一桩。更没有把朝廷中已无干将的现实看在眼里。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他们认定朱棣才是最大祸患的同时;偏偏又把朱棣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给放走了;而且还一面放;一面认为这是可以麻痹朱棣的聪明做法。殊不知;五位亲王的下场;即使看在弱智的眼里;也足够引起警惕了。
朱棣远比侄皇帝要聪明;一面装疯诈病地哄得建文帝放回了自己的儿子;一面抓紧练兵备武。与此同时他的才干声望也帮了他的大忙;北平官员中的许多人都接到了齐泰黄子澄两人捉拿燕王的密令;而其中的大多数人都第一时间主动向朱棣报信;就连偶尔听到风声的老太婆都不例外。虽然经过建文帝的削藩;此时的朱棣身边已经只剩了八百卫士;他仍然凭借计谋和在北平经营十余年的人气;成功地收服了北平城中的官员及军队。
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讨伐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人。短短半个月之内;他手中的兵马就增至数万;攻克了通州、怀来、密云、遵化等地。
朱棣初起兵时;方孝儒们并不以为然;仍然专心地忙着复古改制。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燕王有如此?
洪武八年(公元1375)八月;朱元璋为十四岁的朱守谦选定了广西都指挥使徐成的女儿为嫡妃(这位靖江王妃的姓氏值得再次注意)。完婚后的朱守谦便算是成年;可以〃就藩〃去自己的封国了。
朱守谦将自己的封地和叔叔们的比较了一番之后;不禁嗒然若丧:诸王要去的是西安、长沙、太原……这些地方怎么说都比自己要去的那个桂林要繁华富饶得多了;叔祖父口口声声说要厚待自己;可这算是怎么回事。于是;朱守谦很不情愿;在南京城里拖拖拉拉不肯离开。
朱元璋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是隆重的封王典礼已经举行;何况桂林是边陲军事要地;一定得有王爷坐镇;他不打算改变主意。最终;在朱守谦的软磨硬泡下;马皇后为了安慰自己一手带大的侄孙儿;在丈夫的面前竭力打圆场;终于使朱元璋同意增加靖江王的待遇。于是;朱守谦本应为银质的靖江王册印改成了亲王规格的金印金册;俸禄也随之上涨。官属仪仗则达到了皇太子的规格。在所有就藩的王爷中;他的出发队伍是最浩荡神气的。(可以想象;马皇后花了多大的精神;才把自己的儿子们都一一说服)。朱守谦在叔祖母的百般宽慰下;总算是〃勉为其难〃地就藩去了。
可惜的是;到任以后的朱守谦并没有遵守自己对马皇后许下的承诺;才不过三年的功夫;他就惹得两广地方的官员百姓们一片嗟叹怨恨声。朱元璋遂先将其召回南京管教;又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皇城。七年后他觉得侄孙儿态度有所改变;便重新恢复他的王爵;派他去云南当王;给予他的待遇也维持了自己当初应允妻子而给予的那些。谁知道朱守谦很快就故态复萌。最过分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当太子朱标早逝之后;他不但不悲伤叔叔的早逝;反而自鸣得意地宣称:〃如今国中没有太子;皇太孙朱允炆是个无知小儿;又身有残疾。而我是朱家长房长孙;既年长;又享有太子的一切待遇;如今我就是太子了。〃
这番话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听说侄孙竟如此歪曲亡妻的好意;对亡妻子孙如此没有家人情谊;当即勃然大怒。于是朱文正的历史再次重演:就在这一年;朱守谦被〃锢之京师〃;随后便〃卒〃了。而他的长子朱赞仪则被朱元璋给收养了。
这一回朱元璋吸取了教训;对朱赞仪的管教非常严格。洪武三十年;刚刚十五岁的朱赞仪便随着十三位叔祖父(朱元璋之子: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王)一起长途游历(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还自山东);不但在路途中增进彼此家人情谊;更广览山川;饱经劳苦。于是;朱赞仪在史书上留下了〃恭慎好学〃的美名。只是等到他恢复父亲爵封的时候;桂林靖江王府的待遇被降到了〃旁支郡王〃的水平。
朱守谦父子的人生因果;就这样结束;看起来是很寻常的皇族恩怨。然而他们却与成祖朱棣夫妇有着一层非比寻常的关系——朱文正的嫡妻谢氏;即朱守谦的生母;她与明成祖朱棣的嫡妻徐皇后之母是亲生姐妹;都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将领谢再兴的女儿。
算一算年龄;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朱守谦生于至正二十一年;而徐皇后则生于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说;在这三年间先后出生的三人中;朱守谦与徐皇后是表兄妹;却得管表妹夫朱棣叫叔父。徐氏在做女孩儿的时候;若不是跟规矩称朱棣为燕王;就是跟着表兄一起管他叫叔叔;而如今她与朱棣却成了夫妻。
既然说到了徐皇后的母亲谢氏;就不得不说谢氏与徐达的婚姻;以及谢氏的父亲;也就是徐皇后的外祖父谢再兴了。
谢再兴是朱元璋在淮西时的旧将;在红巾军中作战非常勇猛;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他有两个漂亮聪明的女儿;被很多人所倾慕。只是谢再兴择婿甚苛;女儿的婚事一直没有定下来。倾慕大小谢氏的人中有两位身份非同寻常;乃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得力的猛将徐达。朱文正倒也罢了;徐达却是早已娶妻(在民间传说中;徐达的这位糟糠之妻因为大嘴巴乱说话;后来被处死了);因此尽管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谢再兴也不情愿把女儿嫁给他。
对这些情况;朱元璋都心中有数;他决定〃成人之美〃。
由于元末时群雄割据;甚么〃吴王〃〃汉王〃满世界都是;因此为了控制在外的将士不敢叛变;朱元璋很早就定下了将士家眷不得随军的规矩(这规矩后来还惹出了麻烦;将领邵荣因长年征战不能与妻儿团聚;觉得自己与朱元璋同为小明王部属;不甘受他的辖制;恼恨之下竟打算暗杀朱元璋;结果事败被杀)。总之;朱元璋趁着谢再兴兄弟父子都出镇在外的机会;硬是自作主张地把大谢氏嫁给了朱文正;小谢氏配给了徐达。谢再兴的恼怒可想而知;只是得知消息时生米已煮成了熟饭;自己又刚刚犯了错;只能暗中切齿。
谢再兴犯的错说起来很简单:他当时镇守诸暨;派了两个部属去杭州做买卖。此事不久被朱元璋发现。当时的杭州还是张士诚的地盘;朱元璋认为有私敛财物以及走漏军机的嫌疑;不但立即把两人抓起杀了;还把两人的脑袋挂在谢再兴办公的场所。随后又让李梦庚去做〃参军〃;谢再兴凡事都得听这位参军的节制。
李梦庚与知州栾凤眼见朱元璋如此不给谢再兴这个〃亲家〃面子;也就仗势欺人;联成一气;对谢再兴很不恭敬;处处与他为难。谢再兴是个武人;与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事情很快就达到(禁止):就在谢再兴整备军事;要与张士诚决一死战的时候;身为文官本应辅助他的知州栾凤因为一点小事;竟然敢把谢再兴捆起来训斥。
结果;谢再兴终于忍耐不住;决定另找高枝。
就在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的战事千均一发之际;朱元璋一方的重要将领谢再兴领兵反叛;杀了栾凤夫妇;擒了李梦庚;投降张士诚。
虽然他在随后的战事中朱元璋一方接连取胜;并最终将谢再兴兄弟父子统统擒杀;但是对于谢再兴叛敌的前因后果;朱元璋心里自有一笔帐。而栾凤和李梦庚不但为凌辱谢再兴付出了性命代价;死后也没有得到朱元璋给予的抚恤。
谢再兴的一双女儿没有被朱元璋牵连追究;她们虽然失去了父兄的庇护;却又因为各自丈夫的地位升迁而夫荣妻贵;并接连生儿育女。
算起来;徐达与朱文正乃是连襟弟兄;做为外姓臣子;他先是看着老丈人谋反;又看着朱文正谋反被诛;同时又深知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深存猜忌;虽然外甥(朱守谦)被封了王;徐达心里的担忧仍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对他的心事应该也是猜得出来的。综合所有因素前后考虑一下;朱元璋为何要亲自出马为儿子向徐达求亲;而徐达又为何在应承婚约时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顿首谢〃;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了。无论君臣二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如何;那一幕也实在算得是〃君臣相契〃至极的一刻。
话说回来;朱元璋虽然以猜忌功臣出名;但对于元勋们的儿女他还是相当不错的。晚年他一次就提拔功臣子孙百余人入仕成就功名;好几个女儿嫁了勋臣之家;为儿子们娶的妻子也多为勋臣之女。虽然其中也有怨偶;但多数皇子与自己〃将门虎女〃的嫡妃之间感情甚笃。
嫁入皇家的徐大小姐果然不负众望;非但才貌出众更兼品德贤能;在一大群子侄辈的媳妇里;她得到了马皇后的格外喜爱;与婆母的关系也非常亲密。马皇后曾经不止一次地当众称赞过年青的燕王妃。
不过徐氏并没有在公婆身边侍奉多久。洪武十三年三月;十九岁的徐氏跟着自己的丈夫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成为燕王府的女主人。
由于朱棣并不是一位坐享富贵的亲王;做为他的王妃;徐氏肩上也有一幅很重的担子。
朱元璋不但对儿子们的管教非常严;还对他们寄予了〃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厚望。为了避免皇族孱弱;明初的藩王们虽然贵为皇子;却自幼就接受兵事训练;朱元璋还时常在凤阳家乡等地针对皇子们〃讲武〃〃练兵〃;给他们上军事课。当时的明王朝并不能算真正平安;元顺帝北逃之后;元皇族在北方建立了北元政权;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因此明初皇子们多数封往边塞重地;太原、北平、西安、开封、大同、宁夏、平凉、桂林、云南、大宁……遍布在明王朝的整个边防线上(亏煞老朱儿子多)。亲王们在各自的封国中屯田筑城练兵;被称为〃塞王〃。(如十七子宁王朱权藩大宁;其地在河北遵化喜峰口外;乃是千百年皆然的军事重镇;六百余年后还是抗日〃大刀队〃发生地。朱权在此重镇治藩属护卫兵;竟达甲士八万、兵车六千)。亲王们既有了这样的实力;当然就要在国家发生战事时;亲带各自的兵将奔赴战场;渐有取代开国元勋之势。
在一系列的战事中;燕王朱棣很快就崭露头角。洪武二十三年;他应命与晋王朱棡出征元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开国元勋傅友德冯胜也要受他们的节制。
三月;北方大雪封山;晋王朱棡畏惧元兵掌握的天时地利;不敢追击;只有朱棣不惮劳苦;冒雪行军;出奇制胜地堵住了乃儿不花;迫使其投降。乃儿不花投降后;朱棣对其非常优待;乃儿不花被朱棣打动;主动去劝降咬住。最终;朱棣满载而归;成功地取得了这次重大战事的胜利。
三十岁的朱棣在这次战役中不但辉煌亮相;而且得到了真正的军伍锻炼。对于儿子智勇双全的表现;朱元璋大喜;颇有〃此儿象我〃之感;此后朱棣越发受到重用;和晋王一起得到了直接向皇帝本人禀报军事要务的权力。
频繁的军备战事并没有妨碍燕王夫妇之间的情谊。虽然做丈夫的频频出门在外;在家的时间非常稀少;燕王妃徐氏仍然连续生下了三子二女至少五个孩子;占朱棣所有子女数的一半还多。——由此可见;世上以〃忙〃做为感情冷淡借口的;基本都是些没诚意的男女。
重用藩王领兵;当初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构想;既可避免外姓诸臣节制军事跋扈成灾;又能使诸王〃外卫边陲;内资夹辅〃;何况照他的预想;诸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然而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长子朱标竟早早地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了;晚年的朱元璋面对幼弱的皇太孙朱允炆;虽知重用藩王领兵可能会为这个文弱小儿埋下隐患;但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甩下自己的儿子去用那些令他一百个不放心的外姓大将;于是他始终还是没有把削藩提上议事日程。只是一再地寄希望于能在自己生前为太孙多聚些人脉众望;寄希望于朱家子孙都懂得尊老爱幼之理;体恤骨肉血缘之亲。大约也正是出于这层考虑;老皇帝先是应允孙儿修改了自己施行多年过于苛刻的刑律七十三条;为朱允炆赢得了〃天下莫不颂德〃的美名。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他还特地重新制定了朝见太孙之礼;又规定叔父们在公开场合须向侄子行君臣之礼;回到后宫皇太孙才向叔父们行家礼。为了增进家人感情;第二年他又让其它的侄辈和叔辈们一起游历天下山川。
然而;再妥当的想法;也终归只是想法;只能保障生前;难以保障身后。终于;在洪武三十一年闰四月乙酉日这天;七十一岁的朱元璋抛下他的嫡长孙朱允炆;还有他那一大群儿子;以及在他多年治理下民生休养生息逐渐兴旺的大明帝国;离开了人世。
朱元璋去世了;随着这位拥有绝对雄才伟略;在皇家内更拥有绝对权威的老皇帝弃世;皇家的骨肉亲情迅速土崩瓦解。
建文帝待臣民仁厚;那是没得话说的;然而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年青皇帝却重用了一群书生;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人。君臣们虽知照着书行仁政;却几乎没有真正的政治斗争和军事人事方面的实际经验;遇上有事就只会翻故典;方孝儒更是个《周礼》专家;一门心思就想复古;把朱元璋施行了三十年的制度来个彻底推翻;总之就是一堆纸上谈兵的人物。当然;推翻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对他们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几位辅臣们的权力是大大地暴涨了。
早在即位之前;朱允炆(建文帝)就对叔叔们起了提防之心;这倒也还是可以想得通的。但是他以及亲信大臣们在对待这个问题时所采用的急眼儿方法;却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建文帝最疑心的;莫过于智勇双全的燕王朱棣;对于其它的叔父;他也巴不得立即废了完事;只是急切间找不到下刀子的地方;只能和亲信众臣暗中商议。邪门的是;他私下与辅臣们商议的这等机密大事;居然没几天工夫就传遍了京城;也不知到底是哪位先生大人口不把风。〃皇帝要削藩〃;这消息一传出就引得一众藩王惶恐不安;就算没异想的也急得上窜下跳了。
偏偏就在这个当口;建文帝〃磕睡碰到了枕头〃;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家中出了事故。朱橚才干过人且颇有抱负;曾做《元宫词》百章;还体恤百姓;在封地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并先后组织编写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这些药方广泛流传中外民间;并成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重要引用依据;为普救百姓疾苦立下大功。可是这位文武全材的亲王偏偏治家无方;次子汝南郡王因为与兄弟们争风心怀怨恨;向建文帝上书;密告自己的父亲图谋不轨;还说燕王朱棣齐王朱榑湘王朱柏都与此事有关。
建文帝立即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派朱元璋养孙李景隆假称巡边;路过开封;不由分说就把毫无防备的周王朱橚连同妃嫔儿女统统抓了起来。
朱元璋死了还不到四个月;周王朱橚就被侄儿废为庶人;先是流放云南蒙化;不久又和儿子们一起被囚禁在京城。
到朱元璋周年忌的时候;建文帝打算将另外几位引起自己忌惮的叔父也统统擒拿;湘王朱柏得知消息;与妻子一起在自己的王宫中自焚而死。朱柏也是一位文武全材的亲王;他为大明王朝立下过不少战功;膂力过人;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还酷爱读书雅好道术;即使出征也要将书随身携带;遇有美景山色还常常徘徊终日。湘王以惨烈的死法;申辩自己并无谋反之意;然而建文帝的削藩之举却再也不能停下。不久;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也先后被〃告发有罪〃;废为庶人。
也不知道书生们的书都是怎么读的;包括建文帝本人在内;非但没有从汉景帝汉武帝父子两次削藩的历史中得到什么启发;倒是都以为当了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以天下敌一隅是小事一桩。更没有把朝廷中已无干将的现实看在眼里。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他们认定朱棣才是最大祸患的同时;偏偏又把朱棣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给放走了;而且还一面放;一面认为这是可以麻痹朱棣的聪明做法。殊不知;五位亲王的下场;即使看在弱智的眼里;也足够引起警惕了。
朱棣远比侄皇帝要聪明;一面装疯诈病地哄得建文帝放回了自己的儿子;一面抓紧练兵备武。与此同时他的才干声望也帮了他的大忙;北平官员中的许多人都接到了齐泰黄子澄两人捉拿燕王的密令;而其中的大多数人都第一时间主动向朱棣报信;就连偶尔听到风声的老太婆都不例外。虽然经过建文帝的削藩;此时的朱棣身边已经只剩了八百卫士;他仍然凭借计谋和在北平经营十余年的人气;成功地收服了北平城中的官员及军队。
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讨伐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人。短短半个月之内;他手中的兵马就增至数万;攻克了通州、怀来、密云、遵化等地。
朱棣初起兵时;方孝儒们并不以为然;仍然专心地忙着复古改制。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燕王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