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ltgx.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
  一到京都,刘义隆就把他安排到台城北郊的鸡笼山,让他在那里开学馆,使百余人师从他学儒学。有时候,刘义隆自己也和太子一道去听他讲学。
  与此同时,刘义隆又留心其它诸学,想趁儒学兴起的大好时机让更多的学者挥他们的长处。于是丹阳尹何尚之创立了玄学——因何尚之在城南立学馆,所以世人称其为“南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创立了史学,司徒参军谢元创立了文学。时人并称之为“四学”。
  一时间,京都学风蔚然。
  这样的学风,也让刘义隆颇有感慨。他一直觉得自己不如先帝有丰富的战阵的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指挥韬略,为此,他常常嗟叹不已;但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他在展了生产,治理好国家的同时,完成了先帝当年想做而没有来得及做,也没有能力做的事——先帝在世时也是颇为仰慕名士风流的,每念及此,他又会流露出几分自矜之色。
  这一天,刘义隆的车驾再次到鸡笼山雷次宗的学馆听他讲授《毛诗》。听讲完毕,他兴犹未尽,就又到何尚之的史学馆去听讲三国史。归来的午后,刘义隆在太极西堂和领军将军刘湛谈起三国的历史,刚提升不久的殿中将军沈庆之侍坐于侧。——刘义隆对刘湛的所作所为虽有所耳闻,但表面上却一如既往,礼待他不异往日。
  当谈到诸葛亮北伐中原数遭败辱的时候,刘义隆说:
  “有人从蜀中回来,听当地长老说陈寿当年曾做过诸葛亮身边主办文书的佐吏,因曾经有过失而被诸葛亮鞭打至百下,所以在《三国志》中陈寿评价武侯道:‘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和民间传说大不相同。领军以为陈寿所评是否允当?”
  “陈寿评孔明,依臣所见,有过美之誉,并无怀恨之言。为何这么说呢?孔明辅佐刘备,正处于天下鼎沸之际,英雄奋之时,君臣相得,如鱼得水,但最终却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吴,穷守崎岖之地,僭号边夷之间,实在属于下策。以此看来,拿他和南越王赵佗比,或可相类;但陈寿却说他‘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拿他和管仲、萧何相比,这不是过誉吗?况且孔明已据有西蜀山险之固,然而却不识时宜,不自量力,严威峻法,控勒百姓,矜才负能,高自标许,妄图凭边夷之众与中原相抗衡: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延误失会,结果受挫败北;后来又入秦川,不再攻城,改求野战。魏人知晓其意,因此闭垒坚守以逸待劳,以不战而胜之。孔明最终智穷势尽,病而死。以此看来,孔明所为,和那些‘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古之良将相比,实在是相去甚远!”
  虽然刘湛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但他说孔明北伐是不识时务不自量力,又说是以边夷之众抗衡中原,这都和刘义隆的意趣大相径庭,因此听了这番话让刘义隆感到十分不快。
  夕阳西下,刘湛的仪仗队又要出台城了。
  送走了刘湛,刘义隆对侍坐的沈庆之说:
  “刘班初从江陵回来,我每次和他交谈,因为希望听到他的看法,所以常常要看夕阳的位置,心中有所留恋,不愿他离开;病愈之后,不知何故,每次再和他交谈,我也常常看夕阳的位置,心中只希望他早早离开。”刘湛小名斑虎,所以刘义隆称他“刘斑”。
  沈庆之曾以勇力闻名,先帝时任殿中员外将军。这员外将军又是何将军呢?负责守卫的殿中将军共有二十人,过此限的就叫员外将军。元嘉七年,沈庆之随到彦之北伐,后来到彦之败退,他又隶属于檀道济。檀救援东阳回师后,就向皇上称赞他忠诚谨慎,知晓兵事,于是刘义隆就让他领羽林兵防守宫城东掖门;后来他渐渐得到皇上的引接,能出入禁省之中。
  他的上司领军将军刘湛也很赏识他,希望他能与己接近,曾经对他说:“卿在殿中任员外将军已有些年月了,我将考虑卿的升迁。”哪承想对刘湛为人有所不满的沈庆之却并不领情:“下官在殿中已近十年,该升迁时自会升迁,不必劳驾长官!”
  刘义隆病愈以后,也风闻了一些有关司徒和刘湛等人的事,为了以防万一,就加强了宫禁的保卫,于是就将瞩目以久的沈庆之升任为殿中正员将军。沈庆之虽是行伍出身,眼不识字,手不知书,但他南征北战屡立军功,也让他颇有见识。现在听皇上说不知何故希望刘斑早些离开,他就觉得有话要说:他是殿中将军,殿中将军的职责就是保卫皇上的,而他是一直忠于皇上的。
  “陛下卧病期间,朝中诸事有令人担忧处。羽林兵的数量不过万人,而东府城……司徒自接任王太保的职位以后,先是王太保割配二千人归属司徒;王太保薨后,他的部曲二千多人又都归属了司徒。这样司徒府就有兵力四、五千人,但这一两年来,东府还在不断添置家奴……”
  “添置了多少?”
  “大概也不少于东府原有的兵力。”沈庆之谨慎地说。
  会有这种事?会生在同在京都近在咫尺的东府?这让刘义隆感到震惊。
  家奴是贵族豪门私养的奴仆,他们平时耕种、渔猎、打杂,遇到紧急的时候,他们就是私人的军队。东府会有和羽林兵一样数目的家奴?这都是刘义隆闻所未闻的。依旧例,王公贵族私置家奴,既要限制数目,又要禀报朝廷。江夏王义恭生活虽然奢靡,但他添置家奴五百人,还上表陈情……难道兄弟至亲……江夏王也是兄弟,可是司徒为何说也不说一声?是因为那时自己病着吗?可是自己已经痊愈很久了,怎么会……
  “确切吗?”刘义隆仍不太相信,他想起了潘美人“台城一天子,东府一天子”的话。
  “千真万确,陛下!”
  听了沈庆之这么肯定的回答,刘义隆沉默了。他又想起了为进司徒位为大将军而征询不再上朝的殷景仁的意见时,使者所带来的殷景仁的告诫:
  “相王权重,非社稷之福。应稍加裁抑!”相王,诸侯王担任宰相者,即指司徒义康。
  这再一次让刘义隆感到了牢固根基的重要性——这时候的根基,已经变成了自己的亲骨肉了。此后不久,继封次子、三子为诸侯王之后,他又封了第四子刘铄为南平王;同时他又加强了东宫的护卫,增加了它的兵力。接着,他又将原属荆州的长沙、衡阳等十郡分立为湘州,以次子始兴王刘濬为湘州刺史——只是十岁儿因年幼并未赴镇,一切都由辅佐他的府官全权代理;以小弟衡阳王义季为荆州刺史,临川王义庆改任江州刺史。
  第七十章 刘义隆对司徒的不满形于辞色
  刘义隆很快就知道了东府广置家奴一事完全属实,他甚至还知道了它的确切数字。只有一年的时间,东府竟然增加了多达六千余人的家奴!东府要这么多家奴干什么?如果说那时自己在卧病之中倒也罢了,可是自己已经病愈这么久,司徒几乎天天能看到自己,但他对此事却从来不吭一声。
  殷景仁“相王权重”的告诫言犹在耳:诸侯王权重不但将威胁东宫,也将威胁朝廷,威胁自己。汉景帝时“七国之乱”和西晋时“八王之乱”的悲剧不能在刘宋王朝再次上演!
  从此,刘义隆对相王义康心存芥蒂,而相王义康却浑然不觉,他只知道兄弟至亲,他不爱读书,因而他也不知道历史上淮南王和晋时齐王的悲剧故事,因而他依然我行我素。在他看来,皇上卧病期间,自己一边入侍殿内送汤送药,一边总揽朝政延接八方,皇上在病愈之后进自己位号为大将军,不正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肯定吗?因此在情理上,他不觉得有什么嫌防之处,他仍然做着他认为该做的事;另一方面,有刘湛等人的推波助澜,他的那辆疾驶在仕途上的快船就一直往前冲,一直往前冲,甚至到了想停都停不下来的地步,不论是风急浪大,还是礁多滩险。
  前些日子,因丹阳尹职位空缺,在刘湛的怂恿下,司徒义康就入宫去为刘斌谋求这一职位。丹阳尹原叫丹阳郡太守,晋元帝在建康称帝后,就改京都所在地丹阳的太守为丹阳尹,它的名称是仿前朝在北方建都时所设京兆尹、河南尹而来。京兆尹、河南尹和丹阳尹,都属于地位显赫的京官。这一职位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双重的优势:它既是显赫的朝官,同时又可像其他州郡刺史太守等地方官那样得到实在而丰厚的财物。这真可谓名利双收。也因此,这一职位往往是委任给一些要人的,深得皇上厚爱的临川王刘义庆在先后担任秘书监、尚书左仆射和中书令期间,就曾兼任这一职位长达九年之久。
  刘义隆对司徒义康虽然心存芥蒂,但在外面仍然接遇不改。见了皇上,司徒义康也仍然像以前那样把自己的意思表露出来,他以为不过是走个过场:
  “丹阳尹任缺已近月余,左长史刘斌一直在我左右,他能力很强,只是家境贫寒……”
  “那就让他去吴郡。”刘义隆知道司徒的来意,也未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
  吴郡是三吴大郡,物产丰饶,人口众多,但从政治的角度看,吴郡太守和丹阳尹还是不能比的。如果做了吴郡太守,那就意味着刘斌要离开京都,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折一员大将”,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说,在他们看来,刘斌不能轻易离开京都,因为刘斌做事往往胜人一筹。刘义隆还不想过于拂了司徒的意,才让刘斌去任三吴的太守,他只是希望能拆开他们,他不希望他们走得过近将来生不好的事。
  “那太子中庶子……”司徒还是不想刘斌离开京都,于是欲求其次。
  “我已用袁淑!”中庶子任缺,其时还未作安排。听司徒又提此缺,似乎不达目的就不罢休,仓促之间,刘义隆就随口说出了袁淑的名字。
  殿内的侍臣庾炳之、徐爰等人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面,他们顿时都感觉到了几分紧张的气氛,也不敢妄说一句话,甚至都不敢弄出一点声响。
  司徒觉得讪讪的,因为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此前,尤其是在皇上卧病期间,朝廷内外众事,都是他自己专决施行,而现在仿佛是一夜之间,竟然出现了这样令人难堪的事。为了消散这颇为尴尬的气氛,司徒义康话题一转:
  “陛下不去东府已有些日子了。昨日新得松江鲈鱼,陛下所喜欢的大厨会稽陈三做出来的鲈鱼脍,是陛下顶喜欢的,明日……”
  “近来内有不适,你们就自己享用吧!”
  心中惴惴的司徒,并不清楚皇上今天的这番表现,但他多少还是感觉到一定生了什么对他不利的事。出了宫门,他的仪仗队并没有直接就回东府,他往会稽长公主的府第驶去。
  在车上,他一句话也没有,随行的人看出主公今天情绪的异常,也都没敢多说一句话。长公主刘兴弟在他们兄弟姊妹之中,用先帝的话说,是“一门嫡长”,她的话往往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就是在皇上面前,皇上也往往让她三分。当然,她也是兄弟姊妹们所敬重的。现在,司徒义康就是想让她出面来打开这个尴尬局面。
  但是,司徒和长公主可能还都不知道,长公主之子秘书监徐湛之既为司徒所亲近,也和刘湛、刘斌等人打得火热,刘义隆正为此大为不快。也因为此,刘义隆对长公主也颇有微词:虽是独子,虽曾颇受先帝厚爱,但长公主也不该对他事事迁就纵容!
  这一次,刘义隆也没有给自己一向敬重的长公主一个面子——他没有接受长公主的邀请,这让长公主也颇感意外。
  自从上次去东府起,至今已经有大半年了。身体恢复健康的皇上大半年不去咫尺之距的东府,这在司徒回京都任司徒、扬州刺史后,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第七十一章 袁皇后忧伤成疾
  卧床数日的袁皇后总算可以在侍女的搀扶下在室内走动走动了。但从内室走到厅堂,又从厅堂走到内室,皇后总是能看到放在柜子里的钱,和那袋子里的钱。她不说一句话,就这么默默的走着,神情黯淡。为了排解她的郁闷,侍女小宁说采艺殿的乐人正在演唱乐府歌谣,于是在她们的搀扶下,皇后来到了采艺殿。刚坐下不久,她们就听到了演奏的乐府旧题《燕歌行》: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心肝。
  悲风清厉秋气寒,罗帷徐动经秦轩。
  仰戴星月观云间,飞鸟晨鸣,声气可怜,
  留连顾怀不自存。
  …………”
  一曲终了,皇后似乎已经忧中生悲,悲不自胜,于是她又在侍女小宁等人的搀扶下回到了徽音殿。
  回到了徽音殿,太监小福子禀告说皇上来过,看皇后出去了,皇上就走了,皇上临走的时候说午后他再来。皇后闻知此言,变得有些焦躁。她不想见皇上,昨天,皇上来看她的时候,她就那么一直面向内壁侧卧着装做睡觉;皇上轻唤她的时候,没有唤出她的答声,只唤出了她的眼泪。
  她从此再不想见到皇上!
  她吩咐小福子和侍女小宁,说要去显阳殿了;小福子和小宁都以为皇后只是要去那里看看,并不知道她的本意。小宁建议皇后再歇一会儿,而皇后却显得很烦躁,让他们立即收拾收拾,她要离开徽音殿,她要到显阳殿去住了。皇后的这一举动,让他们都感到很吃惊。
  显阳殿也是后宫里一座豪华的宫殿,它一直是前朝皇后的起居处。去年对显阳殿内外作了一次大修,修好之后皇后就该住进去了,但皇后一直没有去,似乎也不打算去,她已经习惯住在徽音殿了。现在不同了,她感到徽音殿是再不能住下去了;当然,不能住下去,并不是因为这里也要大修了,也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堆着许多钱。
  她亲自和小福子、小宁等人整理、收拾着东西。
  她现在瘦了很多,她显得很虚弱。在弯腰捡拾东西的时候,她的两眼直冒金花;她微微的喘着,有一种支撑不住的感觉。小宁见状,立即丢下手中的东西,把皇后扶到了坐榻上。
  她又看到了那堆钱。家人入宫问讯的时候,她没有和她们提钱的事。她原打算只将那五万钱交给家里,但她也没有那样做。她故意把那五万钱和潘美人送来的钱堆放在一起,她就这样折磨着自己。
  以前她对后宫的诸多事情看得很开,也作好了自以为很充分的准备。但潘美人送钱的事还是大大刺伤了她,远远出了她的承受能力,让她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
  待缓过一口气,她又走到那个精制的竹箧前,然后打开了它。她拿起那用红绫层层包裹着的卷儿,那里是几张图,还是她入宫十年来精心绘制的《汉武北伐图》《桓温北伐图》《祖逖北伐图》《先帝北伐图》,还有一卷尚未完成的《庾亮北伐图》。
  红绫滑落在地上,她的泪水滴落在图上。原准备待《庾亮北伐图》绘制好了以后把它们当作一份厚礼一并郑重地敬献给皇上的,现在看来这一切好像都是多余的。皇上还需要北伐图吗?离上次北伐已经十年了,他现在提也不提北伐了,他还要北伐吗?他要的只是潘美人这样的女人!过去自己真是糊涂,以为潘美人那样的女人只是一个屠家女,皇上怎么会喜欢上一个身上还沾着油腥味的女人呢?现在看来,许修仪是清醒的,原来她的话语里往往包含着告诫的成分。
  她又想起十年前许修仪催促自己
相关阅读More+

宠王

六角雪

机械末日

兰帝魅晨

有龙

蜜汁鸭片

传说模拟器

止汶

强兵

冰风皇帝

怪物他只想做个好人2

咩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