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得不招供,于是武帝杀了他,但对此事隐而不,只说是吃了马肝中了毒死了。武帝虽杀了少翁,但信神不止,其后又建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
“那武帝从帷帐中看见李夫人,又作何解?”刘义隆问。这事若是真的,那自己不就可以再见袁皇后了吗?
“那不过是方术,一种小戏法,骗骗人而已,今人也能做到。”
“卿再接着说吧。”刘义隆有些失望。
“少翁之后,又有栾大。栾大是胶东王府中人,与少翁同师。武帝杀了少翁,后悔他的方术不尽,等到见了栾大,似是少翁重生,大喜。栾大为人敢说大话且镇静自若,这种人往往会有。他对武帝说:‘臣之师曾说过: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臣往来海上,曾见过安期生等神仙,只因为臣微贱,诸神不信任臣。’武帝说:‘少翁吃马肝而死。若真能得其方,我有何爱惜!’武帝先让栾大验小方,栾大就摆好棋子,然后让棋子相互撞击,武帝见了,就信任他并拜他为五利将军。过了月余,栾大又得到四块印,武帝看了之后以为他能通神,就下诏封他为乐通侯,赐豪宅及童仆千人,又把公主嫁给他。一时间王侯将相争相和他交往,栾大可谓贵震天下。
“其间,又有齐人公孙卿和武帝说起古时黄帝游五山,与神相会,黄帝边战边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天龙下垂胡须迎黄帝。武帝听了无比仰慕,感叹说:‘唉,若真能如黄帝,那我扔掉妻与子就像扔掉鞋子一样不足惜!’于是就拜公孙卿为郎。久之,栾大诸事都不应验,又并无方术,武帝失望之余就杀了他。尽管如此,公孙卿仍然屡屡说见过仙人,其他方士也说见过蓬莱诸神,武帝再次燃起希望之火,似乎神仙仍可遇,于是就东游海上,封禅泰山,并拜公孙卿为中大夫。公孙卿说‘仙人好楼居’,于是武帝就在长安建飞廉馆、桂馆,在甘泉建益寿馆、延寿馆,又建通天台,台高三十丈,用来招神仙;又建建章宫,挖凿大池,池中立三神山,又立神明台、井干楼,楼高五十丈,上有辇道相通。其后武帝再次东巡海上,但神仙之事终究无验。
“终汉武之世,诸神仙之事都不见应验,然而破费无法计算,但汉武至终仍笃信无疑。”
刘义隆若有所思。
“其实秦皇、汉武之后还有笃信鬼神之君。”何尚之似乎意犹未尽,“因为没有继嗣,汉成帝末年颇好鬼神之事,耗费巨大。于是谷永谏道:‘诸方士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五经之法言,而盛称奇怪鬼神,求报无福之祠,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死之药,都属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蔽世主。听其言,洋洋满耳,似乎可遇;求之,空空如捕风捉影,终不可得。因此贤君拒而不听,圣人绝而不语。往昔周史苌弘想用鬼神之术辅尊灵王,会朝诸侯,结果周室愈微,诸侯愈叛。楚怀王重祭祀,事鬼神,想以此获福助,退秦师,结果兵挫地削,身辱国危。秦始皇初并天下,乐于神仙之道,派遣徐福、韩终之徒多携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归,天下怨恨。汉兴,新垣平、少翁、公孙卿、栾大等,都以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栾大尤为尊盛,娶公主,高爵位,震动海内。汉武之际,燕齐之间方士多达万计。其后,栾大等都因术穷诈现,诛灭伏罪。综观往事,旷日经年求仙问药,终无毫厘之验,足以示今。《论语》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希望陛下拒绝此类,勿令奸人有机可乘!’
“谷永所谏,就是今日臣想说的!”
说完,何尚之长吁一口气。
刘义隆沉思良久,然后才对何尚之说:
“前些年,我屡为病痛所困,至于属纩相继。冥冥之中,常想起鬼神之事,此其一;袁后仙逝,让我难以忘怀,加之常常有小灵验,就让我想起齐人少翁能招致神仙降临诸事,此其二。卿今日所言,往日读史也略有所知,但卿综而述之,我有所悟……因卿所谏,我将停建三神山。”
“万民幸甚!国家幸甚!”何尚之面露喜色。
从此,湖中不再建三神山。
后人所见玄武湖中几个小岛,即元嘉年间拟建三神山之遗迹。
第九十五章 沈庆之围剿蛮民武装
刘义隆开始了再次北伐的具体的准备工作。
元嘉二十二年初,他任命第三子、十六岁的武陵王刘骏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镇守襄阳。襄阳是南北对峙时期的一座著名的边镇,它是南人阻挡北方势力南犯的要冲,也是南人想要收复失地的前哨。但自东晋江左以来的一百多年间,还从没有任何一位皇子去镇守过襄阳。同年,他又任命第四子、十五岁的南平王刘铄为安蛮校尉、南豫州刺史,随即又撤了南豫州并入豫州,仍以刘铄为豫州刺史,镇守寿阳(在今安徽寿县)。寿阳,也是南北对峙时的一座军事重镇。
武陵王刘骏在赴任的途中受到了蛮人武装力量的拦阻。
自东晋以来,南方除汉族外,最大的民族就是蛮族,他们从长江中游、上游地区向东向北展。蛮族各部按所居地域区分,有豫州蛮、荆州蛮和雍州蛮,其中居武陵郡的也叫“五溪蛮”。各部蛮人分别由蛮王统帅,多者有几千户甚至上万户,少者也有几百户;在地域上他们不相连接,语言也不一致。他们多居处于深山幽谷之中,宜都、天门、巴东、建平以及长江以北诸郡的蛮人,都居处在深山重阻之中,人迹罕至。
朝廷为了使蛮人纳租服役,先后在蛮人地区设立了数十个郡县,规定蛮人归顺者一户只需交纳谷物数斛,其余无杂调,这比汉民的负担要轻得多,因而它也诱使相邻地区的汉民有时为逃避重赋而逃入蛮人地区。在自然灾害或地方官吏治民不力的时候,这些蛮人,尤其是一些力量较强大的蛮族部落,往往会在蛮王的指挥下进攻汉人的城邑,抢掠商旅和汉民的财物。他们又时南时北,依违于刘宋和拓跋魏之间以获取更大利益。
原先刘道产任雍州刺史时治政有方,群蛮尽归顺刘道产,纷纷从山林中走出来在沔水(古代通称汉水为沔水,又,沔水进入长江以后今湖北武汉以下的长江,古代也通称为沔水)两岸安居,那时村落相连,户口一时繁盛。刘道产死后,诸蛮又故态复萌,致使抄掠骚扰无日无之。朝廷曾任命朱修之为征西司马前往征讨,但朱修之失利;刘义隆又任命颇为信任的沈庆之为建威将军前往增援。因战事不利,且死伤多,朱修之下狱,沈庆之独自率军征讨,大败沔水流域诸蛮,俘获七千余人。
武陵王刘骏西赴襄阳,诸蛮重整旗鼓,再行抄掠骚扰,截断驿道,致使武陵王的部伍水6受阻,不得不滞留在路上。不但如此,诸蛮还准备围攻随郡(在今湖北随州市)。随郡太守柳元景有谋略,长于作战,尽管城内粮食短缺兵器少,他仍从现有六七百人中分出五百人埋伏于驿道边;夜间见蛮人出来就举火急攻,蛮人不知官军多少,惊扰践踏、赴水溺死者达千余人。官军趁夜色鼓噪追击,又砍杀数百人。
这样武陵王才得以率领部伍重新上路。
武陵王虽得以赴襄阳,但是诸蛮屡屡为寇使后方不安,刘义隆考虑到不久将大举北伐,就想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于是再次重用沈庆之,让他统帅中兵参军王玄谟、随郡太守柳元景和司空参军宗悫诸部二万人进驻沔水流域。诸将兵分八路,沈庆之殿后作众军节度。
在这诸人中,除了王玄谟稍逊一筹,沈庆之、柳元景和宗悫都是出众的战将。
此前伐蛮,官军都驻扎在山脚下然后仰攻蛮人,这样蛮人就得以居高临下利用其弓箭飞石,因而屡屡得胜。沈庆之在察看地形后对诸将说:
“若依旧法仍然必败。去年风调雨顺,诸蛮丰收储备丰足,要靠围困一时难以奏效,那只能使官军受损。如今一改成法,各率所领到山上扎营,这样出其不意,诸蛮必定惊恐;趁其惊乱,可不战而胜!”
于是诸路军砍山开道,也不与蛮人交锋,只顾摇旗呐喊,以乱蛮人军心。看到官军同样占据山险,蛮人见优势已不复存在,并且担心自己被困在山上,就纷纷溃散四逃。这样,自冬至春,官军有了蛮人丢弃在山上的粮食,省却了驿道的运输。
不久,原已归顺的南新郡(治所在今湖北房县)蛮帅田彦生带领六千余人反叛,围攻郡县。沈庆之派遣柳元景率领五千人急救。柳元景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郡城已经被攻破;蛮人纵火焚烧,仓库及庙舍都化为灰烬,随后他们又驱逼城内吏民屯据附近白杨山。柳元景率军追至山下,把山包围成几重。宗悫率所领将士先登,众军奋力急攻,大破蛮兵,威镇诸山。群蛮这才叩头请降。
沈庆之患有头风病,常常戴着狐皮帽;群蛮看见他的狐皮帽就害怕,称他叫“苍头公”。看到他的军队,蛮人都会惊叫:
“苍头公又来了!”
攻破了田彦生的蛮军,沈庆之就率军从茹丘山到达检城,又大败诸蛮,斩三千级,俘虏蛮民二万八千余人,招降蛮民二万五千余人,收缴牛马七百余头,粮食九万余斛;武陵王在白楚建了纳降、受俘二城来安置蛮民。
此后,只有幸诸山的犬羊蛮屡屡寇扰,沈庆之又率领众军前往讨伐。
官军在山下依险要处筑营,营中开门相通;沈庆之又命令诸军只在营中打井取水,这样就可防蛮兵下山烧营。有一天,蛮兵趁着大风在夜间下山,人人手举火炬准备烧营——官兵营房多为幔布及草屋;蛮兵刚点燃,官兵就随即浇灭。同时,官军又多用弓弩夹射蛮兵,蛮兵不能抵挡,于是四散奔逃。后来因山高路险,又因夏雨正盛,不得已,沈庆之就下令建六处营垒在山下戍守。蛮兵被困日久,粮食匮乏,又纷纷下山归降。这样,官军又俘获数万人。
前后俘获的数万蛮民,沈庆之在请示朝廷后,把他们都迁往京都建康作为营户——俘虏的民户配置各地,归军队管辖。
这些蛮民后来就成了城里人,他们的后人要是寻根问祖的话,会想起他们的祖先是这样一个来历吗?
第九十六章 北魏征讨柔然
在6续平定了北方的一些敌对势力之后,柔然就成了拓跋焘最大的心头之患。就在刘义隆为准备北伐,先后平定了可能构成后患的林邑和蛮民武装的时候,似乎为了获得一种力量上的平衡,拓跋焘为避免腹背受敌,也在北方有时派兵,有时亲自征讨游走在更北处的另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
柔然是匈奴的后裔。晋代以来,柔然世代居住在頞根河和弱洛水(均在今蒙古国境内,頞根河即今鄂尔浑河,弱洛水即今土拉河)一带,冬季则南迁到阴山地区,与拓跋魏为邻,有时还同魏人进行贸易交换,夏季则退居漠北。柔然人逐水草畜牧,无城郭,通常居住在毡帐里;也无文字,将帅往往用羊屎来粗记兵数,后来也渐知刻木为记。拓跋焘轻视他们,说他们“状类于虫”,就称他们为“蠕蠕”,这就像为了羞辱南方人而称刘宋为“岛夷”“龟鳖小竖”一样。
在拓跋焘的祖父拓跋珪的时候,拓跋部向南展,柔然势力也随之逐步扩张:西达西域,东及朝鲜,北渡漠北,南临大碛。其周边小国畏惧它就都归附了它,它的战斗力也更强大了。
拓跋嗣死,拓跋焘继位的时候,柔然领大檀可汗闻之大喜,乘丧侵扰魏云中郡。十七岁的拓跋焘亲征,三日两夜急行到达云中,大檀把他包围了数十重,马头相并如墙壁一般。魏的将士大惊,但拓跋焘如初生牛犊毫不畏惧,众心这才安定下来。
后来因部将被射死,大檀撤军。次年拓跋焘再次兵分五路亲征大檀,大檀部落惊惧北逃。
元嘉五年,大檀派其子率骑兵万余人入塞杀掠魏之边民,拓跋焘率军追击,不及而返;六年,拓跋焘在南郊大练兵准备大举进攻大檀。魏因连年征讨,上下厌战,拓跋焘所尊奉的保太后(拓跋焘保姆,尊之如生母)也反对征讨,拓跋焘都不听,只有司徒崔浩赞成。于是拓跋焘在四月里从平城出,自东路向黑山挺进,同时派遣平阳王长孙翰自西路向大娥山挺进,同会柔然王庭。拓跋焘到了漠南之后舍弃辎重,率轻骑兵突袭,大檀可汗毫无防备,只得烧了庐舍绝迹西逃。大檀弟听说有魏寇,就向兄靠拢,遇长孙翰邀击,也大败,数百将帅被杀。
大檀已西逃,不知所向,其部落四散,牲畜满山野,无人收管,高车(又称敕勒、铁勒、丁零)等部落也乘机抄掠。这样,柔然各部落先后降魏的有三十多万落,魏军收获战马百余万匹,畜产、车庐弥满山泽,数以百万。不久,大檀可汗忧愤而死,其子吴提继立,号敕连可汗。自此,柔然势力大衰。
其后二年,魏边吏抓获柔然巡逻兵二十余人,拓跋焘赐给他们衣服、食物后放了他们,敕连可汗很感激,就派使者到魏,拓跋焘厚待他们。又过了几年,在魏征讨北燕等势力时,柔然得以恢复,力量逐渐壮大,又时而寇扰魏边。
元嘉十五年五月,拓跋焘到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秋七月魏数道并进北伐柔然,但追寻日久也不见柔然人马,只得空手而归。时漠北大旱,又无水草,魏军人马多死。次年六月,拓跋焘让太子晃留守,自己率大军伐北凉王牧犍;敕连可汗乘虚而入,率精兵直扑平城郊外七介山;平城官民大惊,争相挤入中城。此时恰逢魏边将打败了留守北镇的可汗兄乞列归,斩万余级,可汗闻之才匆匆北归。
元嘉二十年九月,拓跋焘率兵到达漠南,弃了辎重,以轻骑兵袭击柔然,在鹿浑谷(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西)遭遇敕连可汗的军队。
随军征讨的太子晃劝乘敌不备急击,而尚书令刘吉却谏:
“贼营中尘土飞扬,兵马必多;到了平地,恐遭围困。不如待大军集结然后进攻。”
太子晃反驳说:
“尘土飞扬是惊扰奔跑所致,不然,军营上怎会有如此尘土!”
拓跋焘疑惑,没有急击,柔然得以远逃。后来魏军抓获柔然侦探,侦探说不知魏军突至,上下惊恐,可汗率众北逃,走了六七天,知道再无追兵,才徐行。拓跋焘闻之大悔,但见了太子有如此见识,很高兴,自此军国大事都与太子商讨;随即又下诏令太子晃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侍中兼中书监穆寿、司徒崔浩等辅佐太子决政事,上书皆称臣,仪与上表同。
次年春,魏中山王拓跋辰、尚书奚眷等八将因击柔然失期,被处死。魏连续征讨柔然,劳民伤财,死伤众多,上下怨怒。同年九月,拓跋焘再至漠南,敕连可汗远逃。不久敕连可汗病死,继位的处罗可汗单弱,远避魏人,从此柔然不敢再犯魏边。
第九十七章 北魏围剿盖吴武装
魏连年征战,然后把被征服的柔然、高车等部落南迁到魏的边塞,再向他们征收繁重的畜产贡献,又驱逼他们为魏作战,且大都做马前卒,又远迁诸种族人口五千余家去接近柔然,让他们放牧以诱引柔然来抄掠,加之每每远征,士卒多死,官府却不许死者家属丧,这都激起了北方人的强烈反抗。
此前,魏民间纷纷传言:“灭魏者吴。”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九岁的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在今陕西黄陵西南)聚众造反,其他种落久不堪魏人?
“那武帝从帷帐中看见李夫人,又作何解?”刘义隆问。这事若是真的,那自己不就可以再见袁皇后了吗?
“那不过是方术,一种小戏法,骗骗人而已,今人也能做到。”
“卿再接着说吧。”刘义隆有些失望。
“少翁之后,又有栾大。栾大是胶东王府中人,与少翁同师。武帝杀了少翁,后悔他的方术不尽,等到见了栾大,似是少翁重生,大喜。栾大为人敢说大话且镇静自若,这种人往往会有。他对武帝说:‘臣之师曾说过: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臣往来海上,曾见过安期生等神仙,只因为臣微贱,诸神不信任臣。’武帝说:‘少翁吃马肝而死。若真能得其方,我有何爱惜!’武帝先让栾大验小方,栾大就摆好棋子,然后让棋子相互撞击,武帝见了,就信任他并拜他为五利将军。过了月余,栾大又得到四块印,武帝看了之后以为他能通神,就下诏封他为乐通侯,赐豪宅及童仆千人,又把公主嫁给他。一时间王侯将相争相和他交往,栾大可谓贵震天下。
“其间,又有齐人公孙卿和武帝说起古时黄帝游五山,与神相会,黄帝边战边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天龙下垂胡须迎黄帝。武帝听了无比仰慕,感叹说:‘唉,若真能如黄帝,那我扔掉妻与子就像扔掉鞋子一样不足惜!’于是就拜公孙卿为郎。久之,栾大诸事都不应验,又并无方术,武帝失望之余就杀了他。尽管如此,公孙卿仍然屡屡说见过仙人,其他方士也说见过蓬莱诸神,武帝再次燃起希望之火,似乎神仙仍可遇,于是就东游海上,封禅泰山,并拜公孙卿为中大夫。公孙卿说‘仙人好楼居’,于是武帝就在长安建飞廉馆、桂馆,在甘泉建益寿馆、延寿馆,又建通天台,台高三十丈,用来招神仙;又建建章宫,挖凿大池,池中立三神山,又立神明台、井干楼,楼高五十丈,上有辇道相通。其后武帝再次东巡海上,但神仙之事终究无验。
“终汉武之世,诸神仙之事都不见应验,然而破费无法计算,但汉武至终仍笃信无疑。”
刘义隆若有所思。
“其实秦皇、汉武之后还有笃信鬼神之君。”何尚之似乎意犹未尽,“因为没有继嗣,汉成帝末年颇好鬼神之事,耗费巨大。于是谷永谏道:‘诸方士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五经之法言,而盛称奇怪鬼神,求报无福之祠,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死之药,都属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蔽世主。听其言,洋洋满耳,似乎可遇;求之,空空如捕风捉影,终不可得。因此贤君拒而不听,圣人绝而不语。往昔周史苌弘想用鬼神之术辅尊灵王,会朝诸侯,结果周室愈微,诸侯愈叛。楚怀王重祭祀,事鬼神,想以此获福助,退秦师,结果兵挫地削,身辱国危。秦始皇初并天下,乐于神仙之道,派遣徐福、韩终之徒多携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归,天下怨恨。汉兴,新垣平、少翁、公孙卿、栾大等,都以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栾大尤为尊盛,娶公主,高爵位,震动海内。汉武之际,燕齐之间方士多达万计。其后,栾大等都因术穷诈现,诛灭伏罪。综观往事,旷日经年求仙问药,终无毫厘之验,足以示今。《论语》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希望陛下拒绝此类,勿令奸人有机可乘!’
“谷永所谏,就是今日臣想说的!”
说完,何尚之长吁一口气。
刘义隆沉思良久,然后才对何尚之说:
“前些年,我屡为病痛所困,至于属纩相继。冥冥之中,常想起鬼神之事,此其一;袁后仙逝,让我难以忘怀,加之常常有小灵验,就让我想起齐人少翁能招致神仙降临诸事,此其二。卿今日所言,往日读史也略有所知,但卿综而述之,我有所悟……因卿所谏,我将停建三神山。”
“万民幸甚!国家幸甚!”何尚之面露喜色。
从此,湖中不再建三神山。
后人所见玄武湖中几个小岛,即元嘉年间拟建三神山之遗迹。
第九十五章 沈庆之围剿蛮民武装
刘义隆开始了再次北伐的具体的准备工作。
元嘉二十二年初,他任命第三子、十六岁的武陵王刘骏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镇守襄阳。襄阳是南北对峙时期的一座著名的边镇,它是南人阻挡北方势力南犯的要冲,也是南人想要收复失地的前哨。但自东晋江左以来的一百多年间,还从没有任何一位皇子去镇守过襄阳。同年,他又任命第四子、十五岁的南平王刘铄为安蛮校尉、南豫州刺史,随即又撤了南豫州并入豫州,仍以刘铄为豫州刺史,镇守寿阳(在今安徽寿县)。寿阳,也是南北对峙时的一座军事重镇。
武陵王刘骏在赴任的途中受到了蛮人武装力量的拦阻。
自东晋以来,南方除汉族外,最大的民族就是蛮族,他们从长江中游、上游地区向东向北展。蛮族各部按所居地域区分,有豫州蛮、荆州蛮和雍州蛮,其中居武陵郡的也叫“五溪蛮”。各部蛮人分别由蛮王统帅,多者有几千户甚至上万户,少者也有几百户;在地域上他们不相连接,语言也不一致。他们多居处于深山幽谷之中,宜都、天门、巴东、建平以及长江以北诸郡的蛮人,都居处在深山重阻之中,人迹罕至。
朝廷为了使蛮人纳租服役,先后在蛮人地区设立了数十个郡县,规定蛮人归顺者一户只需交纳谷物数斛,其余无杂调,这比汉民的负担要轻得多,因而它也诱使相邻地区的汉民有时为逃避重赋而逃入蛮人地区。在自然灾害或地方官吏治民不力的时候,这些蛮人,尤其是一些力量较强大的蛮族部落,往往会在蛮王的指挥下进攻汉人的城邑,抢掠商旅和汉民的财物。他们又时南时北,依违于刘宋和拓跋魏之间以获取更大利益。
原先刘道产任雍州刺史时治政有方,群蛮尽归顺刘道产,纷纷从山林中走出来在沔水(古代通称汉水为沔水,又,沔水进入长江以后今湖北武汉以下的长江,古代也通称为沔水)两岸安居,那时村落相连,户口一时繁盛。刘道产死后,诸蛮又故态复萌,致使抄掠骚扰无日无之。朝廷曾任命朱修之为征西司马前往征讨,但朱修之失利;刘义隆又任命颇为信任的沈庆之为建威将军前往增援。因战事不利,且死伤多,朱修之下狱,沈庆之独自率军征讨,大败沔水流域诸蛮,俘获七千余人。
武陵王刘骏西赴襄阳,诸蛮重整旗鼓,再行抄掠骚扰,截断驿道,致使武陵王的部伍水6受阻,不得不滞留在路上。不但如此,诸蛮还准备围攻随郡(在今湖北随州市)。随郡太守柳元景有谋略,长于作战,尽管城内粮食短缺兵器少,他仍从现有六七百人中分出五百人埋伏于驿道边;夜间见蛮人出来就举火急攻,蛮人不知官军多少,惊扰践踏、赴水溺死者达千余人。官军趁夜色鼓噪追击,又砍杀数百人。
这样武陵王才得以率领部伍重新上路。
武陵王虽得以赴襄阳,但是诸蛮屡屡为寇使后方不安,刘义隆考虑到不久将大举北伐,就想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于是再次重用沈庆之,让他统帅中兵参军王玄谟、随郡太守柳元景和司空参军宗悫诸部二万人进驻沔水流域。诸将兵分八路,沈庆之殿后作众军节度。
在这诸人中,除了王玄谟稍逊一筹,沈庆之、柳元景和宗悫都是出众的战将。
此前伐蛮,官军都驻扎在山脚下然后仰攻蛮人,这样蛮人就得以居高临下利用其弓箭飞石,因而屡屡得胜。沈庆之在察看地形后对诸将说:
“若依旧法仍然必败。去年风调雨顺,诸蛮丰收储备丰足,要靠围困一时难以奏效,那只能使官军受损。如今一改成法,各率所领到山上扎营,这样出其不意,诸蛮必定惊恐;趁其惊乱,可不战而胜!”
于是诸路军砍山开道,也不与蛮人交锋,只顾摇旗呐喊,以乱蛮人军心。看到官军同样占据山险,蛮人见优势已不复存在,并且担心自己被困在山上,就纷纷溃散四逃。这样,自冬至春,官军有了蛮人丢弃在山上的粮食,省却了驿道的运输。
不久,原已归顺的南新郡(治所在今湖北房县)蛮帅田彦生带领六千余人反叛,围攻郡县。沈庆之派遣柳元景率领五千人急救。柳元景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郡城已经被攻破;蛮人纵火焚烧,仓库及庙舍都化为灰烬,随后他们又驱逼城内吏民屯据附近白杨山。柳元景率军追至山下,把山包围成几重。宗悫率所领将士先登,众军奋力急攻,大破蛮兵,威镇诸山。群蛮这才叩头请降。
沈庆之患有头风病,常常戴着狐皮帽;群蛮看见他的狐皮帽就害怕,称他叫“苍头公”。看到他的军队,蛮人都会惊叫:
“苍头公又来了!”
攻破了田彦生的蛮军,沈庆之就率军从茹丘山到达检城,又大败诸蛮,斩三千级,俘虏蛮民二万八千余人,招降蛮民二万五千余人,收缴牛马七百余头,粮食九万余斛;武陵王在白楚建了纳降、受俘二城来安置蛮民。
此后,只有幸诸山的犬羊蛮屡屡寇扰,沈庆之又率领众军前往讨伐。
官军在山下依险要处筑营,营中开门相通;沈庆之又命令诸军只在营中打井取水,这样就可防蛮兵下山烧营。有一天,蛮兵趁着大风在夜间下山,人人手举火炬准备烧营——官兵营房多为幔布及草屋;蛮兵刚点燃,官兵就随即浇灭。同时,官军又多用弓弩夹射蛮兵,蛮兵不能抵挡,于是四散奔逃。后来因山高路险,又因夏雨正盛,不得已,沈庆之就下令建六处营垒在山下戍守。蛮兵被困日久,粮食匮乏,又纷纷下山归降。这样,官军又俘获数万人。
前后俘获的数万蛮民,沈庆之在请示朝廷后,把他们都迁往京都建康作为营户——俘虏的民户配置各地,归军队管辖。
这些蛮民后来就成了城里人,他们的后人要是寻根问祖的话,会想起他们的祖先是这样一个来历吗?
第九十六章 北魏征讨柔然
在6续平定了北方的一些敌对势力之后,柔然就成了拓跋焘最大的心头之患。就在刘义隆为准备北伐,先后平定了可能构成后患的林邑和蛮民武装的时候,似乎为了获得一种力量上的平衡,拓跋焘为避免腹背受敌,也在北方有时派兵,有时亲自征讨游走在更北处的另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
柔然是匈奴的后裔。晋代以来,柔然世代居住在頞根河和弱洛水(均在今蒙古国境内,頞根河即今鄂尔浑河,弱洛水即今土拉河)一带,冬季则南迁到阴山地区,与拓跋魏为邻,有时还同魏人进行贸易交换,夏季则退居漠北。柔然人逐水草畜牧,无城郭,通常居住在毡帐里;也无文字,将帅往往用羊屎来粗记兵数,后来也渐知刻木为记。拓跋焘轻视他们,说他们“状类于虫”,就称他们为“蠕蠕”,这就像为了羞辱南方人而称刘宋为“岛夷”“龟鳖小竖”一样。
在拓跋焘的祖父拓跋珪的时候,拓跋部向南展,柔然势力也随之逐步扩张:西达西域,东及朝鲜,北渡漠北,南临大碛。其周边小国畏惧它就都归附了它,它的战斗力也更强大了。
拓跋嗣死,拓跋焘继位的时候,柔然领大檀可汗闻之大喜,乘丧侵扰魏云中郡。十七岁的拓跋焘亲征,三日两夜急行到达云中,大檀把他包围了数十重,马头相并如墙壁一般。魏的将士大惊,但拓跋焘如初生牛犊毫不畏惧,众心这才安定下来。
后来因部将被射死,大檀撤军。次年拓跋焘再次兵分五路亲征大檀,大檀部落惊惧北逃。
元嘉五年,大檀派其子率骑兵万余人入塞杀掠魏之边民,拓跋焘率军追击,不及而返;六年,拓跋焘在南郊大练兵准备大举进攻大檀。魏因连年征讨,上下厌战,拓跋焘所尊奉的保太后(拓跋焘保姆,尊之如生母)也反对征讨,拓跋焘都不听,只有司徒崔浩赞成。于是拓跋焘在四月里从平城出,自东路向黑山挺进,同时派遣平阳王长孙翰自西路向大娥山挺进,同会柔然王庭。拓跋焘到了漠南之后舍弃辎重,率轻骑兵突袭,大檀可汗毫无防备,只得烧了庐舍绝迹西逃。大檀弟听说有魏寇,就向兄靠拢,遇长孙翰邀击,也大败,数百将帅被杀。
大檀已西逃,不知所向,其部落四散,牲畜满山野,无人收管,高车(又称敕勒、铁勒、丁零)等部落也乘机抄掠。这样,柔然各部落先后降魏的有三十多万落,魏军收获战马百余万匹,畜产、车庐弥满山泽,数以百万。不久,大檀可汗忧愤而死,其子吴提继立,号敕连可汗。自此,柔然势力大衰。
其后二年,魏边吏抓获柔然巡逻兵二十余人,拓跋焘赐给他们衣服、食物后放了他们,敕连可汗很感激,就派使者到魏,拓跋焘厚待他们。又过了几年,在魏征讨北燕等势力时,柔然得以恢复,力量逐渐壮大,又时而寇扰魏边。
元嘉十五年五月,拓跋焘到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秋七月魏数道并进北伐柔然,但追寻日久也不见柔然人马,只得空手而归。时漠北大旱,又无水草,魏军人马多死。次年六月,拓跋焘让太子晃留守,自己率大军伐北凉王牧犍;敕连可汗乘虚而入,率精兵直扑平城郊外七介山;平城官民大惊,争相挤入中城。此时恰逢魏边将打败了留守北镇的可汗兄乞列归,斩万余级,可汗闻之才匆匆北归。
元嘉二十年九月,拓跋焘率兵到达漠南,弃了辎重,以轻骑兵袭击柔然,在鹿浑谷(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西)遭遇敕连可汗的军队。
随军征讨的太子晃劝乘敌不备急击,而尚书令刘吉却谏:
“贼营中尘土飞扬,兵马必多;到了平地,恐遭围困。不如待大军集结然后进攻。”
太子晃反驳说:
“尘土飞扬是惊扰奔跑所致,不然,军营上怎会有如此尘土!”
拓跋焘疑惑,没有急击,柔然得以远逃。后来魏军抓获柔然侦探,侦探说不知魏军突至,上下惊恐,可汗率众北逃,走了六七天,知道再无追兵,才徐行。拓跋焘闻之大悔,但见了太子有如此见识,很高兴,自此军国大事都与太子商讨;随即又下诏令太子晃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侍中兼中书监穆寿、司徒崔浩等辅佐太子决政事,上书皆称臣,仪与上表同。
次年春,魏中山王拓跋辰、尚书奚眷等八将因击柔然失期,被处死。魏连续征讨柔然,劳民伤财,死伤众多,上下怨怒。同年九月,拓跋焘再至漠南,敕连可汗远逃。不久敕连可汗病死,继位的处罗可汗单弱,远避魏人,从此柔然不敢再犯魏边。
第九十七章 北魏围剿盖吴武装
魏连年征战,然后把被征服的柔然、高车等部落南迁到魏的边塞,再向他们征收繁重的畜产贡献,又驱逼他们为魏作战,且大都做马前卒,又远迁诸种族人口五千余家去接近柔然,让他们放牧以诱引柔然来抄掠,加之每每远征,士卒多死,官府却不许死者家属丧,这都激起了北方人的强烈反抗。
此前,魏民间纷纷传言:“灭魏者吴。”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九岁的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在今陕西黄陵西南)聚众造反,其他种落久不堪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