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何维是蓟北郡王长孙,也是南知意的亲兄长。
蓟北王长子夫妇生有三男一女,长为南何维,在府中行一;次为南何经,行二;再次为南何纪,在府中行四,近年两人带着次子和三子在应天供职。南何维比南知意大了六岁,今年已有十八,平常他带南知意玩的最多,两人关系也是同辈人中最好的。
“进去吧。”南何维柔声对南知意说。
南知意点点头,“好,阿婆一早就起来等你们了。”
南何维低头看她,“听说阿绡昨日干了件大事?”他一回府便听下人说了南知意昨天拎了人去衙门,被她这大胆的举动给吓了一跳。
南知意哼道:“那可不,我可厉害了。”
“再有两月阿娘他们就要回来了。”南何维温和的看着她,“要是让他们知道了,你可要小心些。”
南知意瞪大了那双杏眼,“我才不怕呢!”她长这么大怕过谁?
话虽如此说,胳膊却已经抖了起来,显然是有些害怕的模样。
南何维莞尔,也不再逗她,一行人往正房而去。
南弘同韦王妃坐在上首,正在同儿子儿媳说话。看到进来的人,赵夫人同娄夫人脸上都露出笑来。
赵夫人同南圭生有三子,分别是三郎、五郎、六郎。娄夫人同南寺有两个儿子,分别是七郎、八郎。整个府中只有八郎和南歌比南知意小,南歌比她小一岁,八郎则比南歌还要小一岁。
“阿兄在书院是什么样的啊?”南八郎仰起头,好奇的问着。整个府中只有他一个男孩没有去书院,不过他到下半年也要去了,现在正焦虑的很,对书院的情况也十分好奇。
南何维想了想,“书院么,自然是用功读书的地方。”
南八郎听他说了一通,便有些泄气了,这答案,有跟没有,有区别吗?
韦王妃关切道:“你们在书院过的可好?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要不要再带些东西去?”
一串连数个问题,听的人都有些头晕。南何维答道:“在书院一切都好,没有什么短缺的。”他与人说话时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浅笑,令人如沐春风。
南弘嗤笑道:“在书院就应该好好用功读书,是给他们去享受的吗?想当年我打仗的时候,那才叫真的苦,我何曾说过半点?”
当年是当年,你当年要是有条件不想过得更好吗?因孩子们都在,韦王妃不好直接说他,准备等晚上再跟他算总账。
南三郎道:“大哥还被山长亲自夸了,他说让大哥去参加今年的秋闱呢!”他眼中满是羡慕和惊叹。
南知意惊道:“哇!大哥可真厉害!”想到平日里的事,她又说:“宋四成日吹嘘她兄长是举人,那是不是很难呀?不过我阿兄肯定会比她阿兄厉害的。”宋四娘的兄长排名是在最后几个,不是她自夸,她大哥的才学那是有目共睹的,从小谁见了都要称赞。
南何维从小便在顺天府有神童之名,四年前,以文章自幼扬名天下的中极殿大学士路过顺天府,在蓟北王府借住数日,见了南何维的文章大加赞赏,又令其拟作《六国论》,看后称其为“南家苏明允”,随即将他收为门下弟子。
韦王妃拍了拍南知意的背,“你大哥还没考呢,可别给他压力,更不许出去说。”要是外人听了这么猖狂的话而他又没考上,那就是佳话成笑话了。
“我知道的!”,南知意赶紧点头,衣襟下的小手紧紧交握着。
南弘已经兴奋到搓起手来,“是不是真的啊?”他打了半辈子仗,年纪大了才开始读书,也读不成个样子,不过囫囵学了点东西而已,三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哪成想孙辈竟出了朵奇葩!
发现自己过于激动,他又劝道:“山长让你去试试你就去试试,你还年轻,考不上也没关系。”就算考不上他也是郡王长孙,将来要承爵的!不过这话他没敢说出来,因为韦王妃一定会当场揍他。
南何维沉吟道:“三年才有一次大比,机会难得。孙儿是准备去试一试,不管能不能考中,至少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水平。”他从小生长的环境都是在夸他,院试时更是毫无压力的考过,在书院中成绩遥遥领先。乡试肯定难上许多,他想过去试试,也见识见识其他出色的人。
南弘也道:“是该如此。”他还真希望他考不中,好挫一挫他的锐气,虽然他孙子自小谦虚,也架不住一路顺风顺水,这太容易让人自傲了。
“大哥就别担心啦!”南知意笑盈盈的宽慰道:“白乐天金榜题名后,还写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听阿娘说,他那时候都快三十岁了,竟然还是那群人中最年轻的!阿兄现在才十八岁,不用着急。”
南何维被她逗得仰头大笑,又道:“阿绡,白乐天是进士及第,我是参加乡试,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才能去考进士呢!”
“啊——”南知意对官场、科举的概念非常模糊,只是知道一些东西,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听到南何维这么说,便有些怔怔的,又想到自己连这个都不知道,真是太丢人了!
赵夫人趁机教导儿子们:“你们也要像大哥多学学,知道了吗?”
南三郎挠挠头,“我知道,可是我——”
“哪有那么多可是,你用不用功是一回事,最后能不能考中又是另一回事。”南圭训斥道。他最听不得儿子说可是这种推托之词。
南三郎真的很想说自己不会读书,又怕被揍,干脆闭嘴不说话。
韦王妃道:“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做什么,读不好将来就去军中。”三年才一次科举,一次又能中多少人?要是人人都能中,这举人、进士就不值钱了。
南三郎眼前一亮,他本来就想去军中,对兵法一类颇有兴趣,甚至还想去考武举。
南圭轻咳一声,瞥了南三郎一眼,霎时把他吓得不敢说话。
屋内一众人正在笑闹,有人掀帘进来禀告道:“郎君、娘子,门口来了一列人,穿着宫中样式的衣裳,瞧着似乎是内侍,说是替太子来送礼的。”
南弘眼皮子一跳,有些不好的预感,只是太子来送礼不好推脱,急忙换了常服出去迎接。
“东宫在我们顺天府么?”南知意外头问道。
韦王妃点点头,“东宫去年就已经来了,再过几月陛下也要来,咱们这边就真的要成京城了。”
过了两刻钟,南弘便带着人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侍婢们拿着的各式锦盒或布帛。
南弘道:“太子说是送给府中众人的礼物,你们瞧瞧有没有什么喜欢的?”
看着打开的宝匣和列成一排的锦缎,韦王妃吃了一惊,“怎的有这么多东西?”
太子与蓟北王府向来没什么交情。南家跟太子母家英国公府都是安庆府人,早年间还有来往,自从南家来了北方,来往便少了,顶多年节时互相送一份礼而已。而整个蓟北王府都没有人做东宫官,连个兼职的都没,东宫送如此厚礼,着实令人惊讶。
南弘也没个头绪,只当是最近这事的缘故,含糊道:“许是想太子想了解顺天府的事,我们这些人家知道的多些。”
韦王妃搂着南知意,柔声问道:“绡绡,你有没有喜欢的?”
南知意好奇的看着那一堆东西,一时拿不定主意。每一件东西都很好看,难以分出个高低来。
“这个好不好看?”韦王妃从一个匣子里拿出一块羊脂玉兔,系在南知意腰间,小巧灵动,仿佛活了一般。
南知意点点头,“喜欢。”她很多衣衫、首饰都有兔子的图案,玉佩倒是没多少这个样式的。
众人各自选了几样后,余下的被南弘收入了库房。
“阿婆,今日哥哥他们回来,有没有好吃的呀?”南知意攀着韦王妃的胳膊,笑嘻嘻的问道。
韦王妃拧了拧她的鼻子,“你这鬼丫头,贪吃的很!”
南知意左右闪躲,头上步摇轻轻晃动,珍珠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而又细微的响声,腰间系着的莹白玉兔不知何时同荷包缠绕成一团,一时间竟是难以解开。
.
书房内,雍淮正在看军中加急送来的公文,剑眉逐渐皱起,捏着公文的手过于用力,指节都有些发白。
“父亲知道了吗?”雍淮低着头问道。
一旁候着的亲卫答道:“是同时送给陛下和殿下的,陛下那边隔得远,还没这么快送到。”
雍淮揉了揉太阳穴,军中贪腐不是小事,迁都在即,不能再拖下去,也不知南弘那边进展如何,他在军中多年,哪怕现在是半隐退状态,也必定留了人手,何况他儿子也都在军中,他对各方面的了解肯定要比自己强。想到南弘,雍淮又想起了那个小姑娘和他送去南家的礼。
亲卫退下后,又有一人进来禀道:“殿下,东西已经送到蓟北王府。”
“如何?”雍淮挑眉问道。
那人回道:“殿下加进去的东西大部分被清河郡君选走了,还有小部分被南二娘挑了。”
“南二娘?”雍淮握笔的手一顿,这是谁?
卫士说:“南家这一辈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郡王长子南垣的女儿,陛下怜惜他常年见不到孩子,已经封了清河郡君,另一个则是蓟北王三子、辅国将军南寺的女儿,她就是南家二娘。”郡王长子的子女按制要十五岁才能有封爵,南何维也是到了十五岁才请封的长孙,南知意算是提前得了封号。
蓟北王长子夫妇生有三男一女,长为南何维,在府中行一;次为南何经,行二;再次为南何纪,在府中行四,近年两人带着次子和三子在应天供职。南何维比南知意大了六岁,今年已有十八,平常他带南知意玩的最多,两人关系也是同辈人中最好的。
“进去吧。”南何维柔声对南知意说。
南知意点点头,“好,阿婆一早就起来等你们了。”
南何维低头看她,“听说阿绡昨日干了件大事?”他一回府便听下人说了南知意昨天拎了人去衙门,被她这大胆的举动给吓了一跳。
南知意哼道:“那可不,我可厉害了。”
“再有两月阿娘他们就要回来了。”南何维温和的看着她,“要是让他们知道了,你可要小心些。”
南知意瞪大了那双杏眼,“我才不怕呢!”她长这么大怕过谁?
话虽如此说,胳膊却已经抖了起来,显然是有些害怕的模样。
南何维莞尔,也不再逗她,一行人往正房而去。
南弘同韦王妃坐在上首,正在同儿子儿媳说话。看到进来的人,赵夫人同娄夫人脸上都露出笑来。
赵夫人同南圭生有三子,分别是三郎、五郎、六郎。娄夫人同南寺有两个儿子,分别是七郎、八郎。整个府中只有八郎和南歌比南知意小,南歌比她小一岁,八郎则比南歌还要小一岁。
“阿兄在书院是什么样的啊?”南八郎仰起头,好奇的问着。整个府中只有他一个男孩没有去书院,不过他到下半年也要去了,现在正焦虑的很,对书院的情况也十分好奇。
南何维想了想,“书院么,自然是用功读书的地方。”
南八郎听他说了一通,便有些泄气了,这答案,有跟没有,有区别吗?
韦王妃关切道:“你们在书院过的可好?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要不要再带些东西去?”
一串连数个问题,听的人都有些头晕。南何维答道:“在书院一切都好,没有什么短缺的。”他与人说话时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浅笑,令人如沐春风。
南弘嗤笑道:“在书院就应该好好用功读书,是给他们去享受的吗?想当年我打仗的时候,那才叫真的苦,我何曾说过半点?”
当年是当年,你当年要是有条件不想过得更好吗?因孩子们都在,韦王妃不好直接说他,准备等晚上再跟他算总账。
南三郎道:“大哥还被山长亲自夸了,他说让大哥去参加今年的秋闱呢!”他眼中满是羡慕和惊叹。
南知意惊道:“哇!大哥可真厉害!”想到平日里的事,她又说:“宋四成日吹嘘她兄长是举人,那是不是很难呀?不过我阿兄肯定会比她阿兄厉害的。”宋四娘的兄长排名是在最后几个,不是她自夸,她大哥的才学那是有目共睹的,从小谁见了都要称赞。
南何维从小便在顺天府有神童之名,四年前,以文章自幼扬名天下的中极殿大学士路过顺天府,在蓟北王府借住数日,见了南何维的文章大加赞赏,又令其拟作《六国论》,看后称其为“南家苏明允”,随即将他收为门下弟子。
韦王妃拍了拍南知意的背,“你大哥还没考呢,可别给他压力,更不许出去说。”要是外人听了这么猖狂的话而他又没考上,那就是佳话成笑话了。
“我知道的!”,南知意赶紧点头,衣襟下的小手紧紧交握着。
南弘已经兴奋到搓起手来,“是不是真的啊?”他打了半辈子仗,年纪大了才开始读书,也读不成个样子,不过囫囵学了点东西而已,三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哪成想孙辈竟出了朵奇葩!
发现自己过于激动,他又劝道:“山长让你去试试你就去试试,你还年轻,考不上也没关系。”就算考不上他也是郡王长孙,将来要承爵的!不过这话他没敢说出来,因为韦王妃一定会当场揍他。
南何维沉吟道:“三年才有一次大比,机会难得。孙儿是准备去试一试,不管能不能考中,至少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水平。”他从小生长的环境都是在夸他,院试时更是毫无压力的考过,在书院中成绩遥遥领先。乡试肯定难上许多,他想过去试试,也见识见识其他出色的人。
南弘也道:“是该如此。”他还真希望他考不中,好挫一挫他的锐气,虽然他孙子自小谦虚,也架不住一路顺风顺水,这太容易让人自傲了。
“大哥就别担心啦!”南知意笑盈盈的宽慰道:“白乐天金榜题名后,还写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听阿娘说,他那时候都快三十岁了,竟然还是那群人中最年轻的!阿兄现在才十八岁,不用着急。”
南何维被她逗得仰头大笑,又道:“阿绡,白乐天是进士及第,我是参加乡试,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才能去考进士呢!”
“啊——”南知意对官场、科举的概念非常模糊,只是知道一些东西,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听到南何维这么说,便有些怔怔的,又想到自己连这个都不知道,真是太丢人了!
赵夫人趁机教导儿子们:“你们也要像大哥多学学,知道了吗?”
南三郎挠挠头,“我知道,可是我——”
“哪有那么多可是,你用不用功是一回事,最后能不能考中又是另一回事。”南圭训斥道。他最听不得儿子说可是这种推托之词。
南三郎真的很想说自己不会读书,又怕被揍,干脆闭嘴不说话。
韦王妃道:“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做什么,读不好将来就去军中。”三年才一次科举,一次又能中多少人?要是人人都能中,这举人、进士就不值钱了。
南三郎眼前一亮,他本来就想去军中,对兵法一类颇有兴趣,甚至还想去考武举。
南圭轻咳一声,瞥了南三郎一眼,霎时把他吓得不敢说话。
屋内一众人正在笑闹,有人掀帘进来禀告道:“郎君、娘子,门口来了一列人,穿着宫中样式的衣裳,瞧着似乎是内侍,说是替太子来送礼的。”
南弘眼皮子一跳,有些不好的预感,只是太子来送礼不好推脱,急忙换了常服出去迎接。
“东宫在我们顺天府么?”南知意外头问道。
韦王妃点点头,“东宫去年就已经来了,再过几月陛下也要来,咱们这边就真的要成京城了。”
过了两刻钟,南弘便带着人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侍婢们拿着的各式锦盒或布帛。
南弘道:“太子说是送给府中众人的礼物,你们瞧瞧有没有什么喜欢的?”
看着打开的宝匣和列成一排的锦缎,韦王妃吃了一惊,“怎的有这么多东西?”
太子与蓟北王府向来没什么交情。南家跟太子母家英国公府都是安庆府人,早年间还有来往,自从南家来了北方,来往便少了,顶多年节时互相送一份礼而已。而整个蓟北王府都没有人做东宫官,连个兼职的都没,东宫送如此厚礼,着实令人惊讶。
南弘也没个头绪,只当是最近这事的缘故,含糊道:“许是想太子想了解顺天府的事,我们这些人家知道的多些。”
韦王妃搂着南知意,柔声问道:“绡绡,你有没有喜欢的?”
南知意好奇的看着那一堆东西,一时拿不定主意。每一件东西都很好看,难以分出个高低来。
“这个好不好看?”韦王妃从一个匣子里拿出一块羊脂玉兔,系在南知意腰间,小巧灵动,仿佛活了一般。
南知意点点头,“喜欢。”她很多衣衫、首饰都有兔子的图案,玉佩倒是没多少这个样式的。
众人各自选了几样后,余下的被南弘收入了库房。
“阿婆,今日哥哥他们回来,有没有好吃的呀?”南知意攀着韦王妃的胳膊,笑嘻嘻的问道。
韦王妃拧了拧她的鼻子,“你这鬼丫头,贪吃的很!”
南知意左右闪躲,头上步摇轻轻晃动,珍珠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而又细微的响声,腰间系着的莹白玉兔不知何时同荷包缠绕成一团,一时间竟是难以解开。
.
书房内,雍淮正在看军中加急送来的公文,剑眉逐渐皱起,捏着公文的手过于用力,指节都有些发白。
“父亲知道了吗?”雍淮低着头问道。
一旁候着的亲卫答道:“是同时送给陛下和殿下的,陛下那边隔得远,还没这么快送到。”
雍淮揉了揉太阳穴,军中贪腐不是小事,迁都在即,不能再拖下去,也不知南弘那边进展如何,他在军中多年,哪怕现在是半隐退状态,也必定留了人手,何况他儿子也都在军中,他对各方面的了解肯定要比自己强。想到南弘,雍淮又想起了那个小姑娘和他送去南家的礼。
亲卫退下后,又有一人进来禀道:“殿下,东西已经送到蓟北王府。”
“如何?”雍淮挑眉问道。
那人回道:“殿下加进去的东西大部分被清河郡君选走了,还有小部分被南二娘挑了。”
“南二娘?”雍淮握笔的手一顿,这是谁?
卫士说:“南家这一辈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郡王长子南垣的女儿,陛下怜惜他常年见不到孩子,已经封了清河郡君,另一个则是蓟北王三子、辅国将军南寺的女儿,她就是南家二娘。”郡王长子的子女按制要十五岁才能有封爵,南何维也是到了十五岁才请封的长孙,南知意算是提前得了封号。